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教案1.docx
文件大小:22.3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3千字
文档摘要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教学

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历史图片,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认识明朝面临的统治危机、灭亡的根本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的原因;了解张居正为拯救危机而进行的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借助时间轴、历史地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分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梳理明亡清兴的历史过程,理解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危机和竞争中生存。(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重点

难点

重点: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明朝的灭亡;清军入关。

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一条鞭法。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见课件)。教师:请同学们齐读图片中的诗句,这首诗描写的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明朝末年,东北地区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与明朝发生战争,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勤奋治国的崇祯帝为何会亡国?是谁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让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来了解明朝灭亡的这段历史。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答案:(1)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2)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2.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朝政治腐败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观看视频《张居正改革》,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的时间,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1)时间:明朝万历初年。

(2)主要内容:①清丈田亩;②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③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3)历史作用: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②使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过渡语: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流离失所,张居正的改革虽有成效,但也无力挽救大局,明末农民起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板块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答案:(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

2.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答案:(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十余省。

(3)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3.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明朝灭亡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答案:(1)①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②直接原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③重要原因:后金的兴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启示和教训:①保持政治清明,要注重发展经济。②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③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过渡语:明朝末年,关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关外东北地区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并建立政权。吴三桂降清后,引清军入关,消灭农民起义建立政权,进入北京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板块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识读图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简述后金的建立和清朝的建立。

答案:(1)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2.识读图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清军入关的史实。

答案: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3.问题探究:清军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必然:明朝后期的腐朽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