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括号内。)
1.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认识
清末
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2.“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拜上帝教的愚昧迷信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如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腹地
C.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4.19世纪末,中国就好像一块好吃的蛋糕,令所有列强国家垂涎。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5.孙中山评价一场运动时说道: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三元里抗英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6.面对疫情,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由此我们能够联想到()
A.秋收起义B.金田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7.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9.下列表格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秋收起义
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B
八七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
五四运动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D
中共七大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A.A B.B C.C D.D
10.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
11.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12.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3.“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