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度八年级语文上册1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长春版.doc
文件大小:6.46 M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2.4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5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

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

10、期年之后?(?一周年)?

(三)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

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