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列夫·托尔斯泰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典型方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积累鬈发、禁锢、侏儒等重点词汇,理解天才灵魂的宇宙等比喻含义
了解茨威格传记文学形神兼备的写作特点
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析外貌描写的独特视角和修辞手法,把握欲扬先抑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托尔斯泰眼睛描写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难点
解读托尔斯泰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体会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双重情感态度,实现经典文本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对接。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课程导入
教师: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进行一个小互动。提到著名的大作家,你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呢?看来大家都有自己了解和喜欢的作家。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近一位享誉世界的外国大文豪,他就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教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出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被誉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以及《复活》等。
教师: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出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之手。茨威格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最著名的德语作家之一,他善于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这篇课文中,茨威格将为我们描绘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让我们一起走进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先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初读课文,你对托尔斯泰有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谁愿意来谈一谈你对托尔斯泰的初步印象呢?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托尔斯泰长相平庸,有的同学则注意到了他犀利的目光。那么,茨威格在文中究竟是如何描绘托尔斯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读课文,细细品味茨威格的笔触。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一)外貌描写分析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看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5段,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学生浏览课文,圈画相关句子)
教师:好,现在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教师:通过茨威格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平庸、粗鄙。茨威格用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茨威格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呢?这是为了反衬他眼睛的非凡,更是为了突出他内在的精神气质。
(二)眼睛描写分析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9段,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怎样的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
教师:好,现在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如犀利、锐利、有洞察力等)
教师: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可以说是全文的精华所在。他用细腻的笔触,将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托尔斯泰的眼睛不仅犀利、锐利,而且有着准确的洞察力,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同时,他的眼睛也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时而热泪涟涟,时而忧郁黯然,时而好奇盎然。
教师:那么,茨威格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呢?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托尔斯泰的眼睛,正是他内在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他的眼睛不仅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他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三)欲扬先抑手法分析
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注意到茨威格在描写托尔斯泰时,先是用大量笔墨刻画了他的平庸、粗鄙的外貌,然后又笔锋一转,着重描写了他眼睛的非凡。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欲扬先抑”。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茨威格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也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非凡和他内在的精神气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先产生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失望,然后再通过眼睛的描写,感受到他的非凡之处,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