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以“人体膝关节模型制作”为例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400)
生物学科作为科学领域中的生命科学学科,学科性质与学科内容决定了其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育人价值。生物学课程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等方面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树立健康意识。”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人体的关节”的主题学习中,教学内容包括关节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体运动的联系。该主题的学习对人体关节的保护,健康运动的生活习惯具有指导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突破关节结构不易观察、功能难以理解、动作过程中相关肌肉协作关系抽象、运动中关节保护的意义与措施等健康意识培育困难等教学难点。跨学科实践是落实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基于教材内容的分析,为有效落实《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生物学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节教学中难点的突破与健康生活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应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形式。本文教学以“人体膝关节模型制作”跨学科项目学习为例,分析与探讨指向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学习。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板块中指出:教师的课程教学要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实践经历,通过实验、探究类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实践跨学科教学形态具有指导意义与迁移价值。笔者开发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基点,通过体验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高阶能力,在体验、实践、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图1基于初中生物学的跨学科教学实施流程
学科教师在跨学科实践教学设计中可以应用逆向设计的思路,在选定主题后先确定学习目标,提前呈现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最后再安排教学活动计划。首先,教师在梳理学科相关概念建构体系以及关联责任态度素养的指向问题后,选择确定与学生真实世界有高度关联性且具有适当难度的主题。其次,教师需要立足学科概念的建构与深化,聚焦跨学科整合性理解的培育,设定具体、可评估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设计指向素养要素的评价量表,通过前置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方面的量化标准,引领学生锻炼提升核心素养的相关能力。接着,教师分解问题设计活动进而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在跨学科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感知情境式实践任务,明确实践目标,设计实施方案,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活动任务。最后,教师评价反馈并改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共同论证。教师可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多学科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作品成果与实践过程等内容进行综合点评。
本文以“人体膝关节模型制作”跨学科主题项目学习为例,介绍跨学科教学主要环节的教学实施流程,以实现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提升。
2.1.1概念梳理
苏科版生物学教材中“关节”部分的内容属于“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其对应的核心概念是“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关节”部分对应的次位概念是“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因此,本节中“关节”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关节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观,并能够应用概念知识指导关节保护。其次,本节中关节的运动原理涉及物理学科概念“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因此,从生物与物理等关联学科核心概念以及本节延伸关联的责任态度的目标分析,教师需要通过该节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对关节结构功能的掌握与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引领学生从关节结构功能角度出发,研究关节保护方法,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基于以上分析,教师选择“制作人体膝关节模型,提出关节保护的方法”作为跨学科学习主题。
2.1.2目标确定
通过概念梳理与学情分析,教师制定“制作人体膝关节模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人体关节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相应功能,说出人体关节适于支持与运动的结构特点,建立结构与功能观。(2)结合关节模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实施与分析能力、自主构建概念能力。(3)通过实践制作关节模型过程以及应用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发展跨学科实践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结合模型应用、病例分析、访谈等方法总结与学习关节保护方法,并制作宣传海报或宣传视频,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1.3量规制订
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中,体现逆向设计的特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学习目标中的素养要求及成果标准细化并嵌入量规之中,起到引领、规范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