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单元第1课《工具与材料》教学设计-冀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39.6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5.11千字
文档摘要

第1单元第1课《工具与材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

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图像识读

学生能够精准识别中国画与油画所涉及的各类工具与材料,例如中国画的毛笔(羊毫、

狼毫、兼毫)、宣纸、墨汁,油画的油画笔(不同型号)、油画颜料、画布等,并能清晰阐述

其外观特征,包括材质、形状、颜色等方面。

(二)美术表现

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国画和油画的基础工具材料。在中国画

方面,能运用毛笔进行不同类型线条(中锋、侧锋、逆锋)的绘制以及简单图案的勾勒;在

油画方面,能够进行油画颜料的调色,并运用平涂、厚涂等技法进行色彩的涂抹练习,初步

掌握两种画种工具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审美判断

在大量欣赏不同画家运用工具材料创作的经典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工具材料

对作品风格(如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工笔风格,油画的古典主义风格、印象派风格等)和艺

术效果(如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油画的质感表现)的影响,逐步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工具材料运用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创意实践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工具材料的组合运用,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一些创意

小练习,如将中国画的宣纸与油画颜料结合,或者用油画笔在宣纸上作画等。通过这些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的艺术表现可能性。

(五)文化理解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和油画工具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认识到中国画的

工具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油画

的工具材料则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结晶,体现了西方人的艺术追求和思维方式。增强学

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系统且全面地了解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材料的种类,包括各种毛笔、宣纸的品类,油画笔

的型号,油画颜料的特性等。

深入掌握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材料的特点,如宣纸的吸水性、毛笔的弹性、油画颜料的覆

盖力、画布的质地等。

熟练掌握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工具进

行绘画基础练习。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工具材料对绘画风格形成的关键作用,例如为什么中国画使用毛笔和宣纸能够

产生独特的写意风格,油画使用特定的颜料和画布如何营造出写实或抽象的风格。

精准把握工具材料对艺术表达的重要影响,即画家如何通过选择和运用工具材料来传达

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作意图,学生能够从作品中解读出这种由工具材料带来的艺术表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中国画与油画作品图片、工具材料介绍视频、画家创作过程视频

等。

中国画工具材料若干套,如不同型号的毛笔(羊毫、狼毫、兼毫)、宣纸、墨汁、中国

画颜料、调色盘、笔洗等。

油画工具材料若干套,如不同型号的油画笔、油画颜料、画布、调色油、画刀、调色板、

画架等。

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的实践作品和工具材料实物。

分组讨论用的桌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讨论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幅具有鲜明风格的中国画,如齐白石的《虾》,和一幅经典的油画,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提问:“从画面效果上看,这两幅画给你们带

来怎样截然不同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描述自己看到作品后的直观感受,如色彩、

线条、质感等方面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两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引发学生对中国画与油画差异的关注和思

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具与材料,让学

生意识到工具材料可能是造成两种画种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授

中国画工具材料

运用PPT逐一展示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详细介绍毛笔的种类(羊毫柔软,吸水性强,

适合画写意画,表现细腻柔和的线条和大面积的渲染;狼毫弹性好,笔触挺拔刚劲,常用于

勾勒线条和细节描绘;兼毫则兼具羊毫和狼毫的特点,性能较为适中)、宣纸的特性(吸水

性强,能使笔墨产生独特韵味,生宣纸吸水性更强,适合写意画,笔墨在纸上渗透自然,形

成丰富的变化;熟宣纸经过加工,吸水性较弱,适合工笔画,能细腻地表现线条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