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写作-学习抒情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间接抒情手法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抒情效果
积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抒情技巧,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运用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传递情感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抒情感染力
(二)教学难点
避免情感表达的空泛化与模式化
实现情感与物象的有机融合
在有限篇幅内精准传递复杂情感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初中语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抒情。抒情,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思念还是愤怒,都可以通过文字来抒发。那么,如何写好抒情作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寻找答案。
二、理解抒情
(一)什么是抒情
抒情,简单来说,就是抒发情感。它不同于记叙文的平铺直叙,也不同于议论文的理性分析,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共鸣。抒情作文往往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来触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抒情的特点
情感真挚:抒情作文的核心是情感,因此情感的真挚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投入情感,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语言生动:抒情作文的语言往往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结构灵活:抒情作文的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情感的变化和表达的需要,进行自由的组合和安排。
三、学习抒情的方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情感
生活是情感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情感素材。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情感的闪光点。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家人的日常相处,感受亲情的温暖;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思考人性的善恶;可以欣赏自然美景,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阅读经典,借鉴技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抒情技巧。比如,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如何通过对故乡的描绘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中如何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来表达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练习写作,不断实践
写作是抒情技巧的最好实践。我们要多写多练,不断尝试不同的抒情方式和表达技巧。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主题:抒情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情感本身,也可以是情感所引发的思考或感悟。
突出情感:抒情作文要突出情感的表达,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内心变化。
注重细节:细节是抒情作文的灵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语言优美:抒情作文的语言要优美、生动,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合课本,分析抒情作文
(一)分析课本中的抒情作文
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背影》为例,我们来分析这篇抒情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情感真挚:文章通过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深沉的,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语言生动: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比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过程。
结构紧凑:文章的结构紧凑、条理清晰,通过回忆、描写、抒情等手法来展开情节和表达情感。整个文章浑然一体,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内心变化。
(二)借鉴课本中的抒情技巧
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抒情作文,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抒情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
学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来积累情感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
注重细节描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表达真挚情感: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五、实践练习,提高抒情能力
(一)命题作文
现在,请大家以“那一刻,我感动了”为题,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
明确主题:围绕“感动”这一主题来展开情节和表达情感。
突出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注重细节: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波动。
语言优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写作指导
在写作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构思清晰: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