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4.06 M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5.01千字
文档摘要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两片差不多的叶子,仔细观察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有差别,它们各有特点。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小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作比较,明特征;材料二:

北盘江第一桥作为一座著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共设224根斜拉索。;材料三:

北盘江第一桥作为一座著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全长1341.4米,共设224根斜拉索,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其所处的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自然气候环境恶劣。该桥和贵州省其他高桥一样,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例如桥上的斜拉索,直径只有15.2毫米,但镀锌钢丝让它的抗拉强度达到了普通建筑用钢强度的4~8倍,除此之外,这些斜拉索还采用了最先进的防腐体系——特殊材质的护套和涂层保护钢索免受风雨侵蚀,能让大桥稳扎至少100年。;材料三抓住北盘江第一桥的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而材料一“和贵州省其他高桥一样”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北盘江第一桥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只是从整体扣住大桥的特征,没有局部介绍,不够细致全面。;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北盘江第一桥时,按照逻辑顺序,先展现整体,再聚焦于桥上斜拉索,从整体到局部地进行介绍,采用准确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加以说明,突出特征,北盘江第一桥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住特征说明,才能抓住个性。;得要领,抓特征;(2)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息”等特点。

(3)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等,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1)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似,但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同类事物各自的个性特质。

(2)异中求同。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3)横向比较。对多种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同类事物的共性特点。

(4)纵向比较。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1)引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有利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2)引用相关资料,能够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1)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2)作比较:能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能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4)分类别: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5)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列数字:能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7)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能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板书设计;第2课时;悟方法,理特征;这这份资料共8段,分别从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工作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这些方面进行说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水利工程,体现出坎儿井多方面的特征。从地理位置来看,坎儿井有高温、气候干旱的山地、盆地的特征;从构造原理来看,坎儿井有巧妙结合井、渠来利用水资源的特征;从来历与价值来看,坎儿井有古老而环保的特征。;本次实践要求整理出一篇说明文,我们该如何整理?;(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4)说明文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清楚就可以,而且教材中提供了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补充。;(5)题目可以直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拟写。

(6)材料中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写作时要详略得当,不宜平均用力。;请同学们15分钟内快速成文,然后在组内分享,讨论自己写作中的得失。不能确定的内容,可在班级讨论。;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