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具体分析。
第×段或××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范围,是某句还是某段;
第二步,根据关键信息或辨识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点的角度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模板
公式:分析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具体分析+作用
模板: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具体/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趣味性/说服力/严谨性/科学性/真实性。
模板应用
提问:(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案: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状上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形象。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这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3.引用。如引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
5.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的坚固。
题型二
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
设问形式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方法思路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一般加点词语是不能删去(或“替换”)的;
第二步,分析词语的意思,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第三步,分析删去(或“替换”)词语后,句子意思发生的变化;
第四步,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严谨性或生动形象性等方面,说明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公式: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观点+词义(+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较删除后的变化)+体现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谨性/生动性)
模板:不能删掉。“××”是“……”的意思,在文中表示……,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强调,写出了……,若删掉“××”,句子意思变为……,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生动性。
模板应用
提问:(例题引路《种子方舟》第3题)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读来通俗易懂,富有趣味。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3分)
答案:(示例1)开头以发现珍珠玉米(1分),自然引出说明对象“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激发阅读兴趣(2分)。
(示例2)将“种质资源库”比作“诺亚方舟”“人才库”“弹药库”(1分),既突出资源库的重要,又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2分)。
(示例3)列举美国科学家“翻箱倒柜”寻找种质资源抵抗虫病的事例(1分),生动说明了保存优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2分)。
题型三
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方法思路
第一步,弄清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内涵及其特征,对照说明顺序的特点来判断说明顺序的类型;
第二步,区分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
第三步,抓标志词判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第四步,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将各部分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加以分析。
答题模板
公式: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作用
模板:本文采用……(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帮助读者理解。
模板应用
提问:(例题引路《种子方舟》第2题)试简要分析文中第⑤段至第⑦段的说明顺序。(4分)
答案:这三段按逻辑顺序对种质资源库的运行进行说明(1分)。先介绍种子入库,再说明各种库的不同保存功能,最后介绍资源库先进的存取、监测技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