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花的树》描写爱情,还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322〕
一、席慕蓉,当代著名女诗人
席慕蓉,当代著名女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43年出生于四川,而成长于台湾。
席慕蓉,自幼热爱艺术,13岁开始以日记写诗,14岁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6岁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年席慕蓉
1964至66年,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皇家艺术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种奖项。
归来后,任教新竹师范学院,后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名誉教授。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和各选集50多种。
她的诗《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脍炙人口,皆为经典。她的作品多以爱情、人生、乡愁为主题,写得很美,淡雅剔透,清丽灵动,饱含对人生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
席慕蓉著作
二、《一棵开花的树》写作背景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非常有名,人们都说,这是一首女孩子写给男孩的情诗。可是女诗人自己则说,这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
女诗人说,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地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为了解释这种人生体验,她讲了《一棵开花的树》写作背景。
她说,那时她在新竹师范学院教书,五月的一天,她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当火车从一条隧道出来后,她无意间回头张望,看到高坡上有一棵油桐,全树开满了白色的花。
那时她差点惊叫起来,心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郑重地开了满树的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站在山坡上。可是,就在她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这是一棵真实存在女诗人生命现场的树,她一直念念不忘。她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的一样,那花当然也是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她那一回头的机缘,如此美丽的花树是否很快就会凋谢呢?出于对美的敏感与珍惜,于是,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课题画
她还说,我在人生现场发现了这棵花树,我为它发声,给自然界写了这首情诗,表达的是这棵树的感情。至于有人读成男女情诗,说是“女孩子站在那里,希望男孩子看到她”,她虽有点犹豫,但也只好姑存一说,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三、《一棵开花的树》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情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名言之一
四、《一棵开花的树》内容和结构〔上〕
这是一首自由体情诗,诗人以第一人称,描写了少女怀春之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全诗19行,3节,可分三层。
第一层、5行,描写“我”为了对你的期望,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诗一开篇,即写“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事件是我对爱情的美好期盼。
在这里,诗人通过心理描写,表达了怀春少女深婉的内心活动,她在茫茫的人海之中,还没有苦苦寻觅,就在她人生最美丽的花季,竟然天从人愿,让“你”这个她一见钟情的如意人,适时地遇见了她,并撞开了她的心门,于是,她便坦率地倾诉所爱,作出深切的美好期望,私自以身相许了。由此可见,这位少女,花季年龄,遇见所爱,大胆坦率,而深切期待,她是一位美丽端庄,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情少女。
句中的“如何”又导出下文,“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情缘”,这仍是心理描写,是说为了这一次遇见、或者说“我对你”的爱,爱得热烈,爱得真诚,她采用了极度的夸张,以痴人说梦的方式,说她在佛前虔心求拜,已经拜了五百年了,佛才终于“让我们结了这一段情缘”。
少女的爱情,大胆坦率,真挚热烈,虔诚修行,纯洁神圣,美好而又浪漫,浪漫得惊天动地,美好得震撼人心。
名言之二
第二层、5行,描写我虔诚修行得来正果,佛终于让我以树的形象出现,我便精心完善自己,痴痴地期待着意中人。我“如何”竟然得到如此美好的今生呢?诗中说,是我虔诚拜佛,修行了五百年,才得来的正果,于是,“佛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是以佛法缘份说,写这棵“树”作为我今生的意象,承载了我前世的全部爱,佛让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等待着你,站岗放哨似的,忠贞不渝,坚定不移。
接着这一美好的比喻、鲜明的意象,诗人继续写道:这棵树,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是说,她谨遵佛旨,守候路旁,还“慎重”的、精心地打扮一番,努力自我完善,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出满树的花,而且,因为我爱得深沉真挚,而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朵朵”花儿都寄托着“我前世的盼望”,“朵朵”花儿都十分热烈地开得特别精彩,代表着我前世的盼望、代表着我今生爱你的美丽化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