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蒸馏、萃取和分液.docx
文件大小:40.5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7.97千字
文档摘要

第10

第10页

版权全部

不得复制

年级课程标题编稿教师

高一 学科 化学 版本 人教课标版化学试验的根本方法──蒸馏、萃取和分液

刘学超 一校 林卉 二校 黄楠 审核 张美玲

一、考点突破

蒸馏、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别的根本方法。这局部内容主要在选择题和夹杂于综合试验题中考察。本讲我们主要的学习目的是:

把握蒸馏的试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把握萃取、分液的试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加深对物质分别和提纯的理解。

二、重难点提示

蒸馏与萃取的试验原理、操作方法和试验留意事项。

引入: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缺乏1%。

如何获得淡水资源?

一、海水淡化的原理——蒸馏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别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插入视频──蒸馏水的制取和石油的分馏问题:

①温度计的作用和位置?〔控温以显示加热范围,如:自来水蒸馏时温度≈100℃水银球在支管口处〕

②产物收集方式?〔冷凝收集〕

③自来水蒸馏后蒸馏瓶内物质?〔在100℃时难以挥发,不挥发的杂质〕

④冷凝管中水流方向?〔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⑤为什么加碎瓷片?〔防暴沸〕

想一想:对于互溶的液体,我们可以承受蒸馏的方法进展分别,假设分别油与水这种不互溶的液体,还能用蒸馏的方法进展分别吗?

插入视频—柴油和水的分别

4二、用CCl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

4

试验步骤: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4把10毫升碘水和4毫升CCl参加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4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终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翻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想一想:

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萃取之后用什么方法将有机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别开来?

试管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推断方法。

学问点1:蒸馏、萃取等试验根本操作

例题1 以下关于蒸馏操作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思路导航: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目的是为了测定馏分蒸气的温度,故B项错误。

答案:B

例题2 以下试验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翻开

蒸馏试验不肯定使用温度计

4用CCl萃取碘水中的碘

4

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思路导航:蒸馏试验并非肯定需要温度计,如蒸馏水的制取;过滤时应将液体沿玻璃棒渐渐流入漏斗中,不行直接倾倒。

答案:D

例题3 试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下:

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试验操作名称:① ,② 。

灼烧海藻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从以下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烧杯B.坩埚C.外表皿D.泥三角E.酒精灯F.枯燥器

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 。理由是 。〔乙酸、甘油均可溶于水〕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进展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缘由是 ,最终晶体碘在 里聚拢。

从含碘的有机物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观看以下图试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指出正确操作。

思路导航:〔1〕从流程图中可知,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萃取和分液。〔3〕依据萃取原理,要从含碘的水溶液中萃取碘,所选萃取剂肯定要和水互不相溶或很难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而A、C、D选项中的酒精、乙酸、甘油皆与水互溶,因此B项正确。

〔4〕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超过100℃,最终在蒸馏烧瓶中得到晶体碘。〔5〕检查试验装置的错误,要按试验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答案:〔1〕①过滤②萃取和分液

〔2〕BDE

〔3〕B 四氯化碳、苯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掌握温度不超过100℃蒸馏烧瓶

①缺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液体中,而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点评:萃取剂的选取原则:①萃取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发生化学反响;②

萃取剂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响;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④两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