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科目
历史
教学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24.10.24
课型
活动课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灭六国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材料、图片、地图等史料的研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课堂历史剧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秦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秦时,秦的措施几乎包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因此,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历史短剧角色名片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视频《秦灭六国的顺序》
设计思路:内容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有利于细节记忆。用这样的方法导入,一方面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再次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空间上为“秦灭六国”作铺垫;另一方面由“七雄”转到“一雄”,也为分析后面的思考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作铺垫。
讲授
新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课堂练习及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视频信息和学生看书归纳,整理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基础信息】
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基本信息,由学生自己看书找到。强调重点字“赢”
设计思路:利用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发现历史信息的能力。
2.秦统一的原因
PPT展示史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削除封建割据,结束混战状态,实现全国的大统一,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材料二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东方六国彻底。相比之下,东方各国谁都不如秦国强盛。
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p44相关史事)
?通过史料得出结论:?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是民心所向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秦王嬴政善于用人,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人才
过渡:秦灭六国动态地图
突出秦统一前和统一后的对比,得出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秦统一的意义
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的意义。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性地指出:“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一时期呈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思考: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治理呢?给朕想想办法!
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