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考点解读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诗在抒发主观情
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
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
(一)意象的含义
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
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一一“意”和客观的物象一一“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
而构成了“意象”O
意象是渗透着诗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O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
1.松柏一一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在文笔下,松是坚
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
2.一一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如苏轼《于
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瘦,无竹令俗。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一一“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俳恻,古常借柳抒发送别怀的离愁别绪。如“渭城
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对友的眷恋。又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一一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
是咏自己。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
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5.菊一一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唐代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
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如宋代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6.大雁一一春秋迁徙,表达思乡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
伤感之情。如隋代薛道衡《日思归》:“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就起了归家的
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诗还没有归家。
7.杜鹃一一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引发们的忧愁忧思。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可堪孤馆
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中的“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都是以杜鹃鸟的
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月一一它在许多诗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之苦、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静
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
9.夕阳一一给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古善用夕阳抒发游子对亲的情思,如秦观《满庭芳》中
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在天涯”等。在
特定的环境中,夕阳会给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古也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
【特别注意】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