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教案1.doc
文件大小:4.9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2.8千字
文档摘要

七上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是第二单元第5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包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等历史现象。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历史解释)

2.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认识诸侯争霸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知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铁农具牛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

(二)教学方法

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

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这件春秋时期的酒器有铜牺草,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一、王室衰微

东周的建立

1.王室衰微的表现

任务:根据课本P29-30,归纳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1.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材料:武氏(周王室的大夫)子来(鲁)求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周平王)未葬也。

——《左氏春秋·隐公三年》

表现2.周王室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

2.王室衰微的后果

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注释: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

思考: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二、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概况

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现象产生的原因。、旗号、目的?

诸侯争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旗号:“尊王攘夷”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2.诸侯争霸的影响

小组合作:根据下面材料,讨论诸侯争霸有什么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二: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

作用: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

任务二:从春秋时期人物姓名、材料以及出土文物中中能看出什么状况?

答案:这说明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任务二:春秋时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对当时社会经济有何作用?

作用:①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②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入到铁器时代.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的发展

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