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意蕴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B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张九龄
答案:D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望岳》?
A.王之涣
B.杜甫
C.王安石
D.苏轼
答案:B
二、填空题
4.“______,天涯共此时”出自宋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答案:海上生明月
5.“______,万径人踪灭”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答案:千山鸟飞绝
6.“______,花重锦官城”是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答案:晓看红湿处
三、判断题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错)
答案:错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对/错)
答案:对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对/错)
答案:错
四、简答题
10.请简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蕴。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边关将士的敬仰。明月和关隘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见证了秦汉以来的兴衰更迭,也见证了无数将士的英勇牺牲。诗人以此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将士的敬意。
11.请解释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深层含义。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深刻感悟。苏轼通过提问“明月几时有”,实际上是在思考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他以酒问天,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脱的哲学思考。
五、论述题
12.论述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黄河之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从天而降,最终汇入大海,不再回头,正如人生一样,一旦逝去就无法挽回。李白以此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把握当下的强烈呼唤。这句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表达人生哲理和抒发人生感慨的经典意象,被无数文人墨客引用和效仿,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13.分析宋代诗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意象和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东风夜放花千树”和“更吹落、星如雨”的意象,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和璀璨星空。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花千树则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繁华。而“星如雨”则形象地描绘了烟花绽放的瞬间,如同繁星坠落,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六、诗歌鉴赏题
14.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乱中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荒凉的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离别的哀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反映了战乱中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牵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衰老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2)请从意象和修辞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战乱前后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细腻和深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乱的持久和家书的珍贵,进一步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因忧虑而衰老的形象,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感人。
七、创作题
15.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古诗,要求体现秋天的特点和夜晚的宁静。
答案:(示例)
秋夜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明月皎洁兮照我衣,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