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题目理解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题目“春夜喜雨”中,“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目中的“喜”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春雨的及时、润物无声等特点,传达了对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的感激和喜悦。
2.这首诗的第二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和“细”字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第二联中的“潜”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随风悄然而至的景象,突出了春雨的及时和润物无声的特点;“细”字则强调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腻和轻柔,传达了诗人对春雨润物无声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景象。这些景象展现了赤壁的壮阔和历史的沧桑,为下片抒发怀古之情和人生感慨做了铺垫。
4.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故国的怀念、对人生如梦的感慨等情感。诗人通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等词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通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等词句,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通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句,表达了对人生如梦的感慨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答: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凄凉、萧瑟、孤独等特点,共同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悲凉氛围。
6.这首元曲的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首元曲的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和断肠人在天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无奈感慨,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这些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辽阔,为后两句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做了铺垫。
8.这首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这首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不断进取的豪情壮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景象。这些景象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孤独和无奈,为下片抒发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做了铺垫。
10.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等情感。诗人通过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等词句,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词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答: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壮阔、激荡等特点,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12.这首元曲的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这首元曲的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通过兴亡百姓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中百姓苦难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反思,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3.这首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