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请教,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文白对译;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文白对译;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文白对译;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文白对译;“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文白对译;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第七章:仁为己任,意志坚强。;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第七章: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论语》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尝试加以概括;;《论语》十二章,主旨归类:;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懂得仁义之道,当晚为它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7.孔子在《论语·子罕》中由平整地面作比,点出:
,的道理。
8.孔子在《子罕》中认为,,才能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
9.《颜渊》中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条目有“,,,”。;拓展提升;据《鹤林玉露卷七》记载,宋初宰相赵普,所言所读仅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答曰:“臣平身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部辅太祖,今欲以其半部辅陛下致太平。”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流传至今。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心灵鸡汤”,具有不可磨灭的营养价值。;
今天,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仍然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现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才能与健全的商品时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谐,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背诵《论语十二章》仿照语录体的形式写几则“名言警句”。;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