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抱瓮灌畦
【拼音】
?bàowèngguànqí
【释义】
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地,比喻安于拙陋的纯朴生活。后用于讽喻安于拙劣、不求改进的落后保守思想。
【出处】
《庄子·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释义: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近义词】
抱瓮出灌抱瓮灌园抱瓮灌圃
【反义词】
无
【成语故事】
“抱瓮灌畦”,意思是说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地,比喻安于拙陋的纯朴生活。后用于讽喻安于拙劣、不求改进的落后保守思想。出自《庄子·天地篇》所说的子贡和汉阴丈人的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据说很有口才,曾经做过卫国和鲁国的国相,访问过许多诸侯国家。至于“丈人”,是古时对老头的通称,所谓“汉阴丈人”,就是“汉阴地方的一个老头”之意,因为不知道这老头姓甚名谁。就是汉阴,在当时也不一定真有此地名,只因那个地方在汉水南岸,便说是“汉阴了”。
子贡结束了南方楚国的访问,北上前往晋国。途中,他行至汉水南岸的一处乡野。烈日下,他看见一位白发老丈正在田间劳作,灌溉菜园。
老丈的灌溉方式极其费力:他先在井边开凿了一条通向井底的陡峭斜坡。接着,他抱着一个沉重的大陶瓮,小心翼翼地沿着斜坡下到幽深的井底。在井底盛满水后,他又抱着灌满水的沉重陶瓮,艰难地一步步爬上来,再蹒跚地走到田里浇水。如此循环往复,每一次往返都耗费巨大的体力,浇灌的面积却微乎其微。
子贡见此情景,深感此法过于辛劳且效率低下,便上前恭敬地行礼,对老丈说道:“老人家,您灌溉田地如此辛劳,为何不使用省力的汲水工具呢?譬如有一种叫做‘桔槔’的器具,利用杠杆原理,取水既快又省力。用它来灌溉,一日之内浇灌百畦田地也不在话下。您难道不知道有这种工具吗?”
老丈听了子贡的话,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悦之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语气中带着固执和些许不屑回答道:“谁说我不知道桔槔呢?但是,老夫就是不愿意用那种投机取巧的东西!我抱着这个瓮取水浇地,已经干了大半辈子了,日子不也这样过来了?况且,我早就习惯了这种方式,觉得这样挺好。”
由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讽喻安于拙陋,不求改进的落后保守思想,就常引用“抱瓮灌唯”,也叫“抱瓮灌圃”。
【造句举例】
现代是什么社会,那种抱瓮灌畦的老旧思想早就被社会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