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销售合同签订流程.doc
文件大小:26.2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89千字
文档摘要

销售合同签订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客户评估

-业务人员收集客户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概况、经营范围、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

-通过多种渠道(如工商登记信息、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报告、行业口碑等)对客户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客户的购买能力和信用风险。

2.需求沟通

-与客户深入沟通产品或服务需求,明确产品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交付地点、售后服务要求等具体内容。

-针对客户需求,业务人员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如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等)进行研讨,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3.价格谈判

-根据成本核算、市场行情以及公司定价策略,制定初步报价方案。

-与客户就价格、付款方式、结算周期等商务条款进行谈判,争取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协议。在谈判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既要满足客户合理需求,又要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

二、合同起草

1.确定合同模板

-根据销售业务类型和客户需求,从公司合同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合同模板。如果现有模板无法完全满足业务需求,可对模板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2.填写合同条款

-业务人员按照与客户达成的共识,准确填写合同各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双方基本信息、产品或服务描述、价格条款、付款方式、交付条款、质量条款、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确保合同条款内容完整、准确、清晰,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

-在填写合同条款过程中,涉及到技术、法律等专业内容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员沟通,确保条款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三、合同审核

1.内部初审

-合同起草完成后,业务人员首先对合同进行自查,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条款是否准确、与谈判结果是否一致等。自查无误后,将合同提交给部门负责人进行初审。

-部门负责人从业务角度对合同进行审核,重点审查合同的商务条款是否合理、对公司利益的保障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公司业务政策和经营目标等。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业务人员沟通并提出修改意见。

2.法务审核

-经过内部初审的合同,由业务人员提交给公司法务部门进行审核。法务人员从法律专业角度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合同的法律效力、条款的合法性、违约责任的设定、争议解决方式的合理性等。

-法务部门对合同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法律风险的条款,要求业务人员与客户协商修改。业务人员应积极配合法务部门工作,及时反馈与客户沟通的结果。

3.财务审核

-财务部门对合同涉及的财务条款进行审核,重点关注付款方式、结算周期、税务处理等内容。确保合同的财务条款符合公司财务管理规定,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障公司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

-财务部门根据审核情况提出财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业务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对合同进行相应修改。

四、合同签订

1.确认合同版本

-在完成内部审核且各方意见达成一致后,业务人员与客户再次确认合同版本,确保双方对合同条款无异议。

-将最终确定的合同文本进行编号、排版、打印,并准备好合同签订所需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如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等。

2.签订合同

-根据合同签订方式(如当面签订、邮寄签订等),安排合同签订事宜。如果是当面签订,业务人员应提前与客户确定签订时间、地点,并通知公司相关人员(如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按时参加签订仪式。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确保合同双方签字盖章齐全、有效。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字的,应核对其身份信息;授权代表签字的,应查验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合同签订完成后,双方各执合同正本若干份,副本若干份,按照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妥善保管。

五、合同归档与跟踪

1.合同归档

-合同签订完成后,业务人员应及时将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如合同审批表、谈判记录、往来函件等)整理归档,交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档案管理部门按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对合同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存储,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阅性。

2.合同跟踪

-业务部门负责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产品生产进度、交付情况、客户付款情况等信息。如发现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公司后续销售业务提供经验参考,不断完善销售合同签订流程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