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衔接探讨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未来接班人,对于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不单单只是片面的追求成绩,不但要求他们身心健康,还要求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如何培育这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屡屡被爆出,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当今社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作为我国青少年的主要部分,尚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生,年轻气盛,特别容易冲动。随着近年来持续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对其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这同时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故而中小学生必须且有十分必要接受法治教育。首先,对于国家来说全民守法是法律能够得以有效施的基础,但是要做到全民守法就需要“从娃娃抓起”,从源头上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行之有效地法治教育,从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从中小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不说,他们容易受到来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伤害,法治教育的实施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也能提高中小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中小学生健全的法治理念也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体现。最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因青少年由于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因无知而无畏,再加上本身年龄原因一时冲动做了违法之事而不自知,故而也给人们敲了警钟,对于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们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培养他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于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态度不正确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及家长对于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关注侧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其他的都无关紧要。此类情况在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就一带而过,有的甚至于没有安排相关的课程。例如近年来屡屡被曝出的成绩非常好的优秀学生的犯罪事情就说明了对学生片面要求成绩的好坏而忽略对其法治教育及心理疏导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综合素质性人才的需求。
2.在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形式与观点不够新颖
现有的法治教育理念是参照传统教学思想延伸而来,且授课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习惯性的按照以前地照着书本读给学生们听,或者是直接将相关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这种方式下的法治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地完成了相关教学任务,并没有体现出法治教育的真正效果也没有起到真正地培养学生形成法治意思的功效。
3.关于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相关资源比较薄弱
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学活动大多学校是应教育局的要求不定时地举办相关的宣传讲座,由于大多学校没有安排法治教育的课堂故而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的具有指导性的教材,学生们只能在讲座中听讲台上的教师宣读教材并不能深刻体会到法治教育的真正意义。另外少数开设法治教育课程的学校的授课教师也并非是法学专业出身,基本上都是由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师或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的甚至是教导主任来兼任,虽然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但始终不是法学专业出身,没有任课教师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也缺乏与法律相关的实践经验,故而他们只能按照有限的教材资源以自己的理解直白的给学生宣读,但没有在本质上理解立法的目的以及普法的方式,这些都导致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法治教育理念
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中,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内容,向学生们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培养学学习生法律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与他人不受伤害,也能用法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2.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法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本身就较为枯燥乏味又加上处于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运、易冲动,如果按照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必然会对法治教育的课程生厌恶和抗拒感。
为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就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如可以邀请当地的警务工作人员担任普法工作者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法治教育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法官结合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判案;可以让学生在校内担任普法执法小先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累积法律知识;可以联合举办法律校刊或者是知识竞赛等。通过以上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