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融通科研院春季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广义的扶贫扶志
??B:打好扶贫攻坚战
??C:可怕的精神贫困
??D:扶贫路上的拦路虎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说明精神贫困相较于物质贫困更可怕。第二句和第三句进行具体的论证,第四句阐明精神贫困的危害,是脱贫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第五句说明需要解决这类精神贫困的问题。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强调精神贫困是可怕的,所以标题中要体现出主题词精神贫困。
辨析选项。只有C项是符合要求的。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A项:“扶贫扶志”不是文段的核心话题,非重点。B项:过于笼统,没有突出精神扶贫。D项:虽然很形象也很有吸引力,但是缺少“精神贫困”的话题,且只是文段部分内容,表述片面。
?
?
2、现在,棉纺织业利润的大头已经不再是棉花种植、布料纺织等环节,而是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舒适保暖便宜”,这些棉织品最初被人们________的优点逐渐被淡忘,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则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________。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可动机
??B:肯定条件
??C:追捧依据
??D:推崇考虑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空格所在两句话表意相反,体现消费者对棉织品需求的迁移。第一空体现人们过去在乎的是棉织品“舒适保暖便宜”的特性,现在人们更加在意它的品牌对身份地位的彰显。这些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的行为动机或者目的愿望发生了变化。A项“动机”指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符合语境。B项“条件”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文段并不是说人们具备了彰显地位和生活的棉织品才去做选择,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依据”指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更多体现的是主观愿望,而“依据”一般是客观存在事物,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考虑”指斟酌、思索,以便作出决定。这个词有很大不确定性,证明“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仅仅只是参考因素之一,并不一定是最终决定因素。这与原文不符,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验证第一空。“舒适保暖便宜”,这些棉织品最初被人们认可的优点,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文段出处:中华读书报《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
?
3、因为疫情,在人流密集区域戴口罩成了必然选择。然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抗形势向好,一些人也开始放松警惕,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当然戴口罩也不能一概而论,在通风条件好,人口密度小的地方,没有必要戴口罩:对呼吸困难、身体不适的人群,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就放松警惕。
??B:合理佩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C:佩戴口罩,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D:佩戴口罩,让自己少一分风险,也对他人多一分尊重。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开篇引出“因为疫情人们在人流密集区需戴口罩的话题”,随后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现在出现问题:随着疫情形势向好,一些人放松警惕。接着文段论述了戴口罩的意义,最后文段通过“戴口罩不能一概而论”提出了“戴口罩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对策,文段属于“引出话题—提出问题—意义效果—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在于对策,对应C项“佩戴口罩,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A项,“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就放松警惕”表述不明确,后文提出对策强调戴口罩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排除;
B项,对应文段论述戴口罩的意义,非重点,排除;
D项,对应文段论述戴口罩的意义,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涵养生活文明习惯》
?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_______,我却独爱此两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如牛毛
??B:难以忘却
??C:盈篇满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