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例谈大单元视角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细胞通.docx
文件大小:41.1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4.24千字
文档摘要

例谈大单元视角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课为例

刘艳红张锋

(1.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广州510070)

(2.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35000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涵,优化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构成的概念体系,倡导关注学生学习的实践经历,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给一线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遵循缜密的逻辑体现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核心性?如何实现从概念教学到“大”概念教学的转变?本文通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课的设计与实施,探索大单元设计与实践的可行方案。

大概念教学呼唤大单元设计。初中生物学课程概念体系中包含9个大概念,最大的大概念5包含5个重要概念和21个次位概念,最小的大概念8也包含2个重要概念与5个次位概念,针对这样的大概念体系,传统的落点于生物学事实、小概念的课时教学,在概念构建的过程中显然过于零散、琐碎,不够聚焦。大概念教学需要与之匹配的整体的、通盘的大单元设计。大单元和大概念是紧密关联的,大概念必然要到单元教学中去落实,大单元是以素养为目标的单元,要围绕大概念来组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理念。

依据大概念进行大单元设计,首先要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目前,与课程标准匹配的新教材尚未出版发行,使用旧版教材进行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大单元设计,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用一个主题将相关概念的教学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对大概念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内涵、概念体系核心、教材自然单元组成、学生认知规律等进行梳理,并结合区域特色、执教教师的个人风格等完成。

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例,分析“大概念1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核心内涵,首先立足点是生物体,在微观与宏观、个体与群体视角上,大多数生物体微观上的组成是细胞,细胞又可以细化成各种细胞结构,中观上的结构层次是组织、器官、系统,宏观上的发展是生物类群、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其次强调的是结构与功能。在多样性视角,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按不同结构层次构成,而且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类型、是否形成系统、系统的组成各有不同,功能也各有不同;在统一性视角,无论是细胞的各组成成分,还是生物体的各组成结构,在结构上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都是相互配合的,共同分工合作完成细胞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基于以上分析,该大概念的核心关键词是结构与功能,核心内涵是细胞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上的适应性。联系到本地随处可见的现代建筑模块(已经在工厂生产组装好,具有功能)“搭建”高楼大厦的真实情境,确定大单元主题为“万千生物细胞始”,大单元的内容围绕该主题组织。见下表1。

表1“万千生物细胞始”大单元主题的建立

在确定大单元主题后,需要综合考虑学校教学条件、资源背景,执教教师特长,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提炼大单元教学策略,安排大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数量,对大概念体系进行结构化分析,选用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探究活动方式,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事实知识,支撑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活动,由次位概念、重要概念,主动建构大概念。必要时,可以依据概念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在大单元统领下,将大单元细分成若干个小单元。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在单元为例,根据大概念1包含的两个重要概念“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1.2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可以将“万千生物细胞始”大单元细分成“细胞的搭建”“生物体的搭建”两个小单元。“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适于支撑次位概念“1.2.1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构建的“生物体的搭建”小单元。

大单元名称与数量确定好以后,就需要按单元设计专业的学习方案。在分析本地教师所使用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的基础上,制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的搭建”小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为:通过开展观察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观察人体和植物体主要组织的活动,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以及从细胞到组织到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形成过程,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考虑到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时长,安排4个教学课时,分别以“一个细胞撑起一个生命体”“细胞队伍的扩大、变化”“各有特点的组织”“生物体的搭建”为每个课时的教学主题。

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课时教学,既要服务于大单元的核心,成为大概念构建中的一环,与大单元其他课时的教学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又要体现课时教学的特点,在目标确立、任务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