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晰审问跚究
由于招投标活动涉及多方重要利益,常常容易产生许多的经济纠纷,极易滋
生腐,甚至导致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家审计职能逐步拓宽,审计部
门更加重视对于招投标过程中规范性问题的监督,针对招标投标过程的审计监督
力度不断加强,着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重
要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助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国计民生的发展。
招投标审计过程有哪些关键步骤和重点,审计中需要关注哪些常见问题,这些都
是审计人员有效开展招投标审计的必备常识。
1招投标审计基本思路
1.1招标投标活动的本质和基本特点
招标投标活动的本质是一项优胜劣汰的商品交易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竞争
性和公平性,招标活动的目的是保障招标人能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寻求有质量、
有效果的工程服务或采购服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市场交易成
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审计人员务必在认清招投标活动的本质和基本特点的基
础上开展审计,这样其工作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1.2招投标审计的主要步骤和审计重点
1.2.1检查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和招标能力
审计人员应向建设单位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设计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
准的立项批复,主要检查建设单位是否符合招标的基本条件和要素,相关批文是
确定招标方式的关键资料,涉及招标活动的许多关键信息,如:工程和勘察设计、
监理等活动的招标核准意见、项目估算投资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时间等重
要内容。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招标人自身或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标能力,审查
招标文件的编制,重点关注招标文件评分标准的设置是否存在问题。
1.2.2检查招标公告阶段资料
审计时,应取得招标文件的论证资料,还有网络、报刊等媒体发布的招标公
告,检查招标公告的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公告的信息有没有与法律法规相违背。
如果招标文件在公告期间存在修改或需要澄清的情况,应向被审单位取得澄清的
修改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澄清会议记录、到场人员签到情况、投标人对澄清资
料的签收表。此外,还需要检查招标文件发售记录,含资格预审、报名表等资料。
1.2.3重点审查评标阶段情况
评标是确定中标人的关键阶段,应进行详细检查。审计人员应向被审单位和
招标代理机构取得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情况资料和评标会议签到表,仔细检查专家
是如何确认的,专家资格是否满足评标的资格,评标会议的签到记录的日期信息
和人员信息是否与计划相符。
1.2.4评价中标结果和合同签订是否合法、合理
审计人员应取得中标确认书、中标结果公告(特别是在网络、报刊公开记载
的中标公告)、中标通知书。如果中标公告阶段有收到质疑和投诉,应取得有关
处理结果。
2审计发现的重点问题
在日常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某些招投标活动存在明招安定、规避招标、
擅自改变招标方式,合同签订与招标文件不符等问题,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扰乱
经济市场秩序、严重影响公共财政资金投资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严重制约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归纳总结了招投标活动中几种常见的审计
发现问题:
2.1弄虚作假,明招暗定
某些招标人明招暗定,与中标人串通搞权钱交易,虚假招标,部分领导干部
串通招标代理和投标人,干预招标活动,使得招标活动流于形式。审计线索主要
表现为:在招标文件中设定不合理中标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设定与招标活动的
实际需要不符的中标条件。以某地社保信息系统招标活动为例,招标人在招标文
件中以该地的信息系统建设经验作为中标条件,对行政区域在招标文件中多处作
出排斥投标人和潜在投标人的限制性条款,并以社保行业的信息工程业绩作为加
分条件,对特定行业的业绩作出限制条款等,该招标人明招暗定,串通若干投标
人干预招标活动。
2.2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某些招标人爱打招标限额的擦边球,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整体的工程项目或
采购活动拆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刚好达不到公开招标的最低限额;二是未根据发
改部门的招标意见进行工程整体招标,而是对其中的主体或主要部分进行招标,
而对于附属工程直接发包规避招标。
2.3罔顾批复,擅自改变招标方式
项目立项时,发改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招标方式在项目立项批复中是会明确工
程、勘察、设计、监理等建设内容的招标方式,但某些招标人对发改部门的批复
置若罔闻,未按批准意见擅自把公开招标改变成其他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