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第3课《处处花开》教学设计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26.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3.2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单元第3课《处处花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处处花开》这篇课文聚焦花卉艺术的综合运用。教材以“自然

的花样”为主题,通过分析花卉的形态特征、文化寓意及设计应用,

引导学生掌握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化方法。教材选取传统花鸟画、现代

设计作品及生活案例,强调花卉元素在平面设计、立体造型中的创新

表达。通过“观察—提取—创作”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

生活的联系,培养跨学科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本课既是对前两课

《花卉的秘密》《纹样扮靓生活》的延伸,也为后续综合创作奠定基

础。

二、教学设计理念

1.生活美学导向:将花卉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挖掘其在

服饰、家居、文创中的应用价值。

2.文化深度融合:通过解读梅兰竹菊等传统意象,增强学生对

中华花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3.项目式学习:以“设计花卉主题文创产品”为任务驱动,促

进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4.数字化赋能:借助AR技术呈现花卉生长过程,提升课堂互动

性与科技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花卉形态的简化、变形与组合方法,理解“一花多态”的艺

术表现。

学会运用拼贴、拓印、综合材料等技法创作花卉主题作品。

了解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能结合主题进行创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元素提取→方案设计→实践制作”的流程,培

养系统思维与动手能力。

运用对比分析法,理解传统花卉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体会艺术对生活的美化作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创作乐趣,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花卉形态特征与文化寓意的解析。

2.花卉元素在主题设计中的提取与应用。

难点:

1.在有限材料中实现创意突破,平衡艺术性与实用性。

2.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文化思考。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花卉延时摄影、传统花鸟画与现代设计对比案

例)。

AR教具(扫描特定图案可呈现3D花卉生长过程)。

示范作品(花卉主题书签、装饰画、立体摆件等)。

2.学生准备:

收集家乡特色花卉图片及相关文化资料。

准备彩纸、黏土、纽扣、干花等综合材料。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感知花卉之美

教师活动:

1.播放云南大理花卉节纪录片,展示万亩花海与扎染工艺中花

卉纹样的应用。

2.提问:“视频中的花卉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它们在生活中还

有哪些应用?”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记录关键词(如“绚丽”“对称”“实用”)。

分享生活中见过的花卉装饰案例(如丝巾、陶瓷)。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发共鸣,建立“艺术源于生活”的认知。

环节二:深度探究——解密花卉密码

子环节1:形态与色彩

教师活动:

1.展示牡丹、荷花、菊花的特写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花瓣层次、

花蕊结构与色彩渐变。

2.示范“花瓣简化法”(如将牡丹分解为几何图形组合)。

学生活动:

用速写本绘制所选花卉的形态特征,标注色彩变化规律。

子环节2:文化与寓意

教师活动:

1.结合诗词解析“岁寒三友”“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2.展示西方“花语”文化(如红玫瑰代表爱情,薰衣草象征等

待)。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如果用一种花代表自己,会选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

从科学观察到人文解读,构建多维度认知体系。

环节三:创意工坊——设计应用实践

教师活动:

1.案例解析:

对比分析故宫文创“荷花杯垫”与荷兰梵高博物馆“向日葵帆布

包”的设计思路。

强调“传统元素现代化”的转化技巧(如简化造型、撞色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