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湖南美术出版社
课题
汉字的书法之美——
点画之美
学习目标
知道:了解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理解:理解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形成的原因。
能做:尝试临摹不同书体并赏析、感受。
评价指标
一、了解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精准识别:给出不同书体的单字或笔画示例,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其所属书体,并清晰阐述该笔画在对应书体中的典型特征。正确率达80%以上为优秀,60-80%为良好,60%以下为待提高。
二、尝试临摹不同书体并赏析、感受
1.临摹相似度:将临摹作品与原帖对比,从点画形态、粗细比例、字形结构、整体布局等方面评估相似度,相似度达70%以上为优秀,50-70%为良好,50%以下为待提高。
2.笔法运用恰当:临摹过程中,能正确运用对应书体的笔法笔法运用正确率达80%以上为优秀,60-80%为良好,60%以下为待提高。
3.赏析内容丰富:对临摹或赏析的书体作品,能从点画、结构、章法、气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赏析内容丰富,分析角度达3个及以上为优秀,2个为良好,1个及以下为待提高。
4.感受表达真切:分享对书体的感受时,情感真挚,能结合自身书写或欣赏体验,生动表达对书体艺术魅力的理解,表达清晰、有感染力为优秀,表达较清晰为良好,表达模糊为待提高。
课题类别
?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其他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赏析历代书法作品,认识并辨别不同书体。
认识、理解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感悟、赏析经典书法作品点画点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找到不同书体点笔画特征,按照点画点书写要求临写不同书体。
【课标分析】
依据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的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愿规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情,从学生身边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艺术现象出发进入艺术学习,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融合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凸显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和做中学、学中思等新的学习方式,构建了高质量的美育特色教材体系。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点。
【教材分析】
第1课《点画之美》,以基本问题“书体的点画之美来源于何处,不同书体的点画有什么累可”为驱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理解点画中丰富的审美内涵。教科书阴来富的自然万物形态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协书法形态。通过总结点画特征,让学生了解书体点画的法则和特点,提高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的素养。
【学情分析】
该学段学生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点过渡与适应阶段,正接受着知识点变化,思维方式点变化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美术知识,对美术学习和实践有一定的积累并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能够结合自身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美术评述、美术创作和设计应用等。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普遍具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本学期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参与和问题解决申建构大观念、提升综合能力、发展艺术核心素养。以活动性和实践性为抓手,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与兴趣,让学生尽情感受自然美、探索艺术美、追求人文美,做到学在其中、美在其里、乐在其间。
【学习资源】
书法网、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书法字典、真迹书画
《曹全碑》、《兰亭序》、《峄山碑》、《自叙帖》《九成宫碑》、【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引出《结绳记事》
观看视频
环节二
新课内容——汉字的演变过程
播放视频
提问:汉字的演变过程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新课内容——篆书的点画之美
播放视频
提问:1、属于什么字体?
2、该字体书写上有何特点?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小结篆书特点:小篆的线条简洁、质朴而不做任何的装饰,圆融而含蓄,匀细而劲挺,婉转流畅。
学生完成学案
作品比较分析作品
教师提问:下列字体横画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观察分析
新课内容——隶书的点画之美
教师讲解隶书点书画特点: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变连为断、化弧为直、改转为折,产生了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笔画。蚕头雁尾”是典型的隶书笔画。它富有装饰意味。
学生完成学案
完成思考练习、教师发布任务,完成“蚕头雁尾”勾画
学生完成学案
新课内容——楷书的点画之美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1、属于什么字体?
2、该字体书写上有何特点?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小结楷书的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精致多变,具有装饰性,且形态更为完备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