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第3课《创想空间》 教学设计 湘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2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7.74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创想空间

年级: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

学习领域:课时安排:1

教材分析: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创想空间》教材围绕如何在艺术创作和现代生活中表达空间创意进行展开。教材通过分析透视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创意的表现方式。同时,教材选取了中外历代绘画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偏好,灵活运用透视原理和规律,创作出符合预想的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奇异空间和画里空间,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透视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提升空间创意表达能力。分析中外历代绘画作品中的空间创意表现,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结合现代生活,探索空间创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形成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外历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家如何运用空间创意和透视原理来表达艺术效果。

艺术表现:学习运用透视原理和规律,在艺术创作中表达空间创意,呈现个性化的艺术效果。

创意实践:探索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融入空间创意,实践运用透视原理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空间创意和透视原理的运用差异,理解其文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空间创意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创作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以呈现预想的艺术效果。

教具学具:

教具:教学PPT、中外历代绘画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学具:中外历代绘画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透视原理和空间创意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外历代绘画作品中透视原理的运用。

实践法:指导学生在创作中实践透视原理和空间创意。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探究引新课

(p1)师: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同学们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我们学习了空间表现的技巧,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矛盾空间的原理。”

师:非常好,大家记忆力都很棒!空间表现是我们理解和描绘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基础,它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立体、生动。而矛盾空间,则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意性的表现手法,通过打破常规的空间逻辑,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p2)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中运用什么材料为载体展现了空间的魅力?

生:以镜子为载体

师:是的,以镜子为载体,展现了“光”能在镜子里创造一个“无限空间”,这也运用到了创意来展现空间的魅力所在。那如何在艺术创作及现代生活中表达空间创意呢?下面就进入今天的美术课堂《创意空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空间表现和矛盾空间原理的兴趣,同时借助镜子这一材料载体,引导学生理解空间魅力的展现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艺术创作和现代生活中表达空间创意。】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新知

一、什么是创意空间

(p4)师:说到创意空间,那请问同学们什么是创意空间呢?

生:创意空间就是一个可以让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思考和创作的场所或者环境。

师:很好,你提到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创意空间的核心要素。空间创意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运用创新思维和艺术手段,对空间进行设计和塑造的过程。

(p5)师:所以这创意空间如果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空间创意可以体现为对作品布局、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油城乐章(木板套色)这幅作品。创意空间也可以运用在现代生活中,空间创意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旨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创造美观、舒适、实用的生活环境。如——这个太空主题馆创意设计。所以说创意空间不仅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可以创造美观、舒适、实用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创意空间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意空间的核心要素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了解其如何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如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创造美观、舒适、实用的生活环境。】

二、创意空间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p6)师:首先我们来看创意空间在艺术创作中是如何表现的呢?在中外历代绘画作品中,完全符合透视原理的作品比较少见。艺术家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偏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和规律、使画面呈现出符合自己预想的艺术效果。

(p7)师:请同学们对比思考这两幅作品如何表达创意空间的?

生1:在《个人价值观》这幅油画中,马格利特通过夸张的透视和空间布局,展现了一种超现实的创意空间。画面中的桌子似乎悬浮在空中,与传统的透视法则不符,但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生2:而在《建设者》这幅作品中,莱热运用了几何化的形式和简化的透视,创造出一个充满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