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袖风雅扇上丹青》教案设计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美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冀美版七年级下册的“怀袖风雅扇上丹青”这一课题,是美术教学中极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内容。扇子作为中国传统的生活用品和艺术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教材中展示了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扇面绘画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以及工笔、写意等不同绘画技法。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扇面绘画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材也安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在扇面上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一课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材的整体编排来看,该课题与前后章节相互关联,既承接了之前对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为后续更深入的艺术创作和欣赏奠定了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艺术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美术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于扇面绘画这种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的内容,了解还相对较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但在面对复杂的艺术创作时,可能会缺乏耐心和信心。他们更倾向于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七年级学生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和同伴评价,在课堂上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扇面绘画作品,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扇面绘画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在实践创作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创作信心。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扇子的历史文化和种类,掌握扇面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熟悉扇面绘画的常用工具和材料,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在扇面上进行创作。
3.能够准确识别扇面绘画中的题材、构图和色彩运用,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扇面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实践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在扇面上绘画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和专注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尝试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子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掌握不同类型扇子的特点。
2.学习扇面绘画的构图方法,如中心构图、边角构图等,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3.掌握扇面绘画的基本技法,如水墨画的皴擦点染、花鸟画的勾勒填色等。
4.能够根据扇面的形状和材质,选择合适的题材和绘画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1.如何在扇面上合理布局画面,处理好扇面的弧形和空间关系,避免画面出现拥挤或松散的情况。
2.掌握不同绘画技法在扇面上的运用特点,如在扇面上表现出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3.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扇面绘画作品。
4.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克服在扇面上绘画的困难,保证作品的质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扇子的历史、文化和扇面绘画的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内容。
2.欣赏法:展示大量优秀的扇面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扇面绘画的艺术魅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扇面绘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画技法。
5.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扇面绘画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扇子的图片、视频和扇面绘画作品。
2.各种类型的扇子,如折扇、团扇等,供学生观察和触摸。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颜料、墨汁等,用于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
4.展示架和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使用扇子的视频,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视频中展示不同形状、材质和图案的扇子在节日氛围中的使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