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内的
感染与防护
医(疗风险/危机处理)
;
目录
n养老照护特性及流行病学
n医疗风险
n养老照护机构感染管制及群聚处置
-类流感
-诺罗病毒
n养老照护机构感染管制重要性;
前言1
n高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的趋势,生育率下降与医疗技术进步所带来之死亡率减缓及平均余命延长的结果,将对人类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冲击
n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14%、20%,分别归类为高龄化、高龄、超高龄三种阶段
n我省1993年正式迈入「高龄化」社会,推估2018年及2025年将分别迈入高龄社会及超高龄社会,自高龄化至高龄阶段约须25年;
n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结果,使得家庭成员结构产生改变,导致高龄者倚赖家庭成员照护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促使养老照
护机构成为重要照护场所
n提升机构内医疗照护质量及降低相关感染事件发生是不容忽视的,才能提升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护质量,使年轻人能安心在职场上发挥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总体效能;
我省老化指数破百长者人数首度超过幼童;
机构种类
n机构式照护
-提供老人全天候的服务,服务内容包含:医疗、护理、复健、个人生活照护等。如:安养之家及护理之家
n社区式照护
-不像机构式照护将老人集中照护,而是将服务提供到老人居住的社区中,使老人不必完全离开其熟悉的居住环境。国外的「歇息照护」及我省的「日间照护」,即是老人于白天在社区中接受治疗或休闲等活动,晚间则回去自己家中
n居家式照护
-指老人住在自己家中即可接受所需之服务,服务内容包含:护理照护、个人照护、家事协助等。如居家护理;
n独立自足的环境,提供全天候的照护给予住民,为家庭与医疗院所的中间桥梁
n住民老年人,且器官功能上普遍较为退化
-一般年龄层约在80~85岁之间,有20%以上是在90岁以上的年龄层,75%为女性
-住民中有50%多为尿失禁及慢性器质性脑症
-35%至50%住民无法行走
-5%住民是完全卧床不起者;
特性2
n大部份为老年人
-身体的水和脂肪的成份改变,组织修复和再
生能力的减低,对压力的反应低下,肾、肺、
脑等器官的储备及保留的??力减退等
-老年人对脂溶性药物之耐受性降低(如:精神神经安定剂的,易导致吸入,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胃酸分泌减少,使肠胃道的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增加,而易致腹泻;
特性3
n大部份为老年人
-咳嗽及打喷嚏的反射受损、清除分泌物能力
的减弱及肺泡弹性丧失、免疫细胞反应受抑
制、呼吸肌肉无力等,均为下呼吸道感染的
危险因子
-膀胱排空不完全、酸性尿液的产生受损、会阴卫生不良、停经后动情激素缺乏,易导致
泌尿道感染
-伤口愈合能力不佳,为增加褥疮感染的危险机会;
特性4
n住民多患有慢性器官系统疾病情形
-平均每人有3.3种的诊断常-见的为脑神经性
疾病、老年痴呆、心血管疾患、脑中风、高
血压、关节炎
-服用大量的药物,约三种至七种的药剂,常见为腹泻剂、止痛剂、镇定剂、制酸剂、心脏血管用药及抗生素
改变肠胃道、口咽部、会阴部等之固有细菌,而使得住民因而易有抗药性菌的移生,并且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子。至于H2阻断剂及会阻碍肠胃道蠕动等药物,易导致肠胃道的感染;
胃结肠造口
n有营养不均衡,严重虚弱或呛到等
n患有阻塞性潜在性疾病
-如:前列腺肿大、结石、子宫脱垂等;
护理机构服务对象特性;
养老照护机构的危险因子
?养老照护机构的感染源在慢性安养中心护,
理之家住的病患中约有40%的病人是来自于急性照护的医疗院所
?从养老照护机构转介至急症照护之医疗院所则有72%为感染症
?养老照护机构类似医院,是潜在性的感染因子的贮藏所
16;
流行病学1
n各养老照护机构的感染率,因病患的人口社会学差异、机构内感染定义的不同、照护系统以及监测的方式不一致
n感染率大约为自2.7-32.7%
n发生率(incidence)为10.7-20.1%或每一千个住院日发生2.6-7.1次院内感染,不过一般建议使用发生
率调查可得到较多现今流行之感染指标
n目前美国护理之家每年有150万人次发生院内感染,
即每位住民平均每年会感染一次;
流行病学2
n养老照护机构的院内感染率大约每一千个住院日发生5-6次院内感染,或是每100名病患每月5-15例,而此比率和急性病房的院内感染率相当
n一般感染部位前三名主要是
-泌尿道感染(通常因留置导尿管)
-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和肺结核)
-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主要为褥疮感染)
-死亡率最高为肺炎;
感染原1
n养老照护机构类似医院,是潜在性感染因子的贮藏所
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