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代笑话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40.2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古代笑话阅读题目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代笑话,完成1-4题。

笑话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及反,市罢()

(4)遂不得履()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二:《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竼,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宣王使人吹竽()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竼()

(3)宣王说之()

(4)廪食以数百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2)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三:《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誉之曰()

(3)物莫能陷也()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四:《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2)折颈而死()

(3)因释其耒而守株()

(4)冀复得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五:《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为木兰之柜()

(3)薰以桂椒()

(4)缀以珠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六:《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楚有祠者()

(2)赐其舍人卮酒()

(3)引酒且饮之()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2)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七:《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范氏之亡也()

(2)欲负而走()

(3)钟大不可负()

(4)遽掩其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2)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笑话八:《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楚人有涉江者()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遽契其舟()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