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宿迁市泗阳县招聘乡村医生27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司马迁所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尚书》
C.《战国策》
D.《左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作者及体裁相关知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符合题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被尊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并非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作者并非司马迁,也不是纪传体通史。《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同样不是纪传体通史。综上,答案是《史记》。
2、税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答案】:B
【解析】经济学上税收具有调节分配的功能,在获取同样收益的情况下,税率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必然将会减少,所以提高税率可以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提高税率,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会必然的增加,因为各种消费和投资都在相应的减少。提高税率会抑制消费。税收管理的效率与税率没有联系。
3、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第一个里程碑”是()。
A.《公共关系学》
B.《公共舆论的形成》
C.《舆论》
D.《有效的公共关系》
【答案】:B
【解析】《有效的公共关系》被誉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第一个里程碑”。它由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于1952年出版,书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起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公共关系学》是对公共关系相关知识的一般性阐述;《公共舆论的形成》着重于探讨公众舆论的形成过程;《舆论》则是对舆论现象的研究,它们都未在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第一个里程碑”这样标志性地位。
4、2020年5月11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一带一核,三山五区”中“三山”为()。
A.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
B.云台山、伏牛山、大别山
C.王屋山、鸡公山、白云山
D.云台山、鸡公山、伏牛山
【答案】:A
【解析】在2020年5月11日召开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以推动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一带一核三山五区”中的“三山”指的是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云台山属于太行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屋山是中条山的分支山脉,鸡公山是大别山西端的余脉,白云山是伏牛山系的主要山峰之一,因此云台山、王屋山、鸡公山、白云山都并非“三山”所指的主体山脉。所以正确答案描述的山脉为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
5、下列生物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ATP是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B.人共有23对常染色体
C.植物落叶是植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之一
D.人体中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呈暗红色;动脉血含氧高,呈鲜红色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常识的相关内容。细胞内的能量通货是ATP,它是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该表述正确。人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并非23对常染色体,该表述错误。植物落叶是植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之一,落叶可以带走一部分代谢产生的废物,该表述正确。人体中的动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静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右心室流到肺动脉中的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呈暗红色,该表述正确。综上,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关于染色体对数的表述。
6、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A.一个子女
B.两个子女
C.三个子女
D.四个子女
【答案】:C
【解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