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有哪种情形交通警察可依法查扣车辆()。
A、未携带保险合同
B、未放置城市环保标志
C、未悬挂机动车号牌
D、未携带身份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机动车号牌是机动车上路行驶的法定标志之一,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属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通警察可依法查扣车辆。而未携带身份证、未携带保险合同不属于查扣车辆的法定情形,未放置城市环保标志也不是直接导致查扣车辆的原因。
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型曲线关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学习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报警电话是()。
A、12421
B、12122
C、12321
D、12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2122是全国高速公路报警救援电话,当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可拨打此号码报警。122是一般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321主要用于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12421并不是常见的交通事故报警相关号码。
4.牛海绵状脑病病毒感染人引起什么()病?
A、疯牛病
B、克雅氏症
C、艾滋病
D、结核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即疯牛病病毒,它感染人会引起克雅氏症。疯牛病病毒可通过食物链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导致人类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等症状,引发克雅氏症。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5.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天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地面沉降是指地壳表面在自然力或人类活动作用下,发生垂直下降的变形现象。上海是中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城市。早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出现了地面沉降的迹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到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地面沉降达到了高峰,最大沉降量超过了2.6米。为了控制地面沉降,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地下水开采、回灌地下水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上海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沉降速率明显减缓。
6.1852年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催生了美国屠宰法、食品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
A、《Justice》
B、《CalloftheWild》
C、《TheJungle》
D、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TheJungle》是厄普顿·辛克莱所著,这部作品描述了肉类加工厂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肉类加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催生了美国屠宰法、食品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
7.捡到他人财物不归还()。
A、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B、涉嫌违法,拒不归还的可追究法律责任
C、无所谓
D、捡到的就是我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捡到他人财物不归还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如果拒不归还,失主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拾得人返还财物,并可能追究其法律责任。所以选项B正确,A选项不全面,C、D选项错误。捡到他人财物不归还涉及法律规定,不能简单认为只是道德问题或无所谓等,必须依法处理。
8.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____。
A、可燃材料
B、塑料材料
C、钢筋混凝土
D、阻燃材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等火灾危险性较高,采用阻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可降低火灾发生时的燃烧速度和火势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可燃材料容易燃烧,会加大火灾风险;塑料材料在火灾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钢筋混凝土不是室内装修常用的主要材料类型,主要用于建筑结构等方面。所以应采用阻燃材料。
9.上海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地面沉降?
A、1931年
B、1922年
C、1921年
D、1932年
正确答案:D
10.咳嗽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消瘦最常见于()。
A、肺炎
B、肺癌
C、肺结核
D、咽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咳嗽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消瘦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肺炎一般起病急骤,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明显;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等局部症状;肺癌多有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等表现,一般无低热盗汗等典型结核症状。所以最常见于肺结核。
11.如果你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A、出去旅游
B、在家自我隔离检测
C、出门聚会
D、不佩戴口罩出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不佩戴口罩出门、出门聚会、出去旅游都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