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
课程名称
滴丸制备
课程类型
教、学、做一体
教学设计模式
讲授、小组争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
教学目标
专业学问目标:
把握中药滴丸剂的定义、特点
把握滴丸剂的基质和冷凝液职业力量目标:
能按滴丸车间干净度要求组织人员和物料进入车间。
能按GMP要求检查各生产现场及设备的预备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能按生产指令检查核对滴丸生产所用物料是否符合要求。
能娴熟使用各种衡器准确称量原辅料,并按滴丸各工序标准操作规程生产。
能解决滴丸生产中消灭的一般问题。
会娴熟滴丸机进展滴丸的生产操作〔塑制法〕。
能标准、准时填写生产记录并做好交接。
生产完毕后,能按要求进展清场操作,对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成品及其他物料进展有效处理。
职业素养目标:
1树立“质量第一、依法生产”的观念,培育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治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3具有本钱意识和安全意识,培育良好沟通表达力量。
教学资源: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浓缩丸制备教学演示文稿〔ppt〕和单元学问测验题、浓缩丸批生
教学资源 产记录、药典等。
教学设备:滴丸机等。
教学原辅料:苏合香、冰片
重点难点
一、滴丸认知
教学重点:滴丸的生产工艺流程教学难点: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
〔一〕定义、特点
1、定义
滴丸剂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的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滴制法制丸早在1933年已应用于药剂上并设计出相应的滴丸设备。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酒石酸锑钾滴丸,但直到近几年才有较大的进展。国内在中药制剂中已经成功地将滴丸应用到临床上,如芸香油滴丸、苏冰滴丸、牡荆滴丸。还有氯霉素耳丸等十多种,而且滴丸已收入药典。
2、特点
滴制法制备的滴丸具有一系列优点:
①滴制法,制滴丸的设备简洁,操作便利。
②滴丸的工序少、生产周期短,生产自动化程序高,劳动强度低,劳动生产效率高。小量生产时可用简易的滴丸设备,用单滴管;大量生产时,可依据需要选用多滴管的设备。
③节约辅料,本钱低。与同品种片剂相比,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时上可使本钱降低至50%以下。
④剂量准确,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所以剂量准确。滴制条件易掌握,较之一般丸剂或片剂,其重量差异小。
⑤除可供口服外,还可适应耳部。耳用滴丸,应用简便,疗效较好,用于患部能很快地溶解于脓液中而产生疗效,且不会堵塞外耳道,或被脓液冲失,有人报道,用氯霉素耳丸治疗151例中耳炎,其有效率达94%,显效率达80%。
⑥某些液体药物可用滴制法制成固体滴丸。如芸香油滴丸、牡荆油滴丸等。
⑦可代替肠溶衣,发挥蜡丸特点,选用硬脂酸钠,虫胶等肠溶性基质而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如上述的芸香油滴丸即是。
⑧滴制法制丸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制剂必需在胃肠内溶解后才能吸取,其吸取速度取决于药物从剂型中的溶出速率,特别是对难溶性药物,它的吸取受溶出速度所限。
〔二〕基质与冷凝液1、基质
基质应具备的条件
不与药物起作用;熔点较低;不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在60-100℃条件下能熔化成液体,遇冷又能马上凝成固体〔在室温下仍保持固体状态〕。
常用基质
包括水溶性基质和脂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和硬脂酸、氢化植物油等。
2、冷凝剂
冷凝剂必需安全无害,与主药和基质不相混溶,不起化学反响,有适宜的相对密度和黏度,使滴丸在冷凝液中缓缓下沉或上浮,有足够时间进展冷凝,保证成型完好。
水性冷凝液: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等,适用于非水溶性基质的滴丸。
油性冷凝液:常用的有液状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等,适用于水溶性基质的滴丸。二、滴丸生产工艺
根本原理
滴丸的根本原理是,利用固体分散法,将一些难溶性液体药物或挥发油与水溶性固体基质加热熔融,形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后,趁热滴在另一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再快速冷却,外表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获得滴丸。
由于滴丸是由药物与基质混熔经冷凝液冷却而成,因此,基质与冷凝液的选择,成为制造滴丸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调整基质与药物的溶解比率,用水溶性差的脂质类作基质制成滴丸,可以缓慢释放药物,从而维持人体所需药物浓度。而用水溶性好的基质,则可经口腔黏膜快速吸取,削减在消化道与肝脏中的灭活作用,同时削减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使滴丸药物起效快速。
滴制液的配制
依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水溶性或脂肪性基质,必要是选择两类基质的混合物,加热熔融,参加药物使之溶解或乳化、混悬与价值中,制成药液,保持恒定温度〔80℃-100℃〕
滴制、冷凝
选择适当冷凝液装入冷凝柱,调整冷凝液温度;
将滴制液参加滴丸机的恒温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