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微生物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20.39 KB
总页数:4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61万字
文档摘要

微生物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甲肝病毒()。

A、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效应

B、易形成多形核巨细胞

C、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D、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E、易发生基因重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肝病毒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效应。甲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不会通过血液传播,选项C错误;甲肝病毒不会形成多形核巨细胞,选项B错误;也不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以及发生基因重排,选项D、E错误。

2.支原体()。

A、有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糖苷类和几丁质微原纤维

B、有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但含有糖苷类和几丁质微原纤维

C、原有细胞壁,现在失去细胞壁

D、无细胞壁,细胞膜内含有胆固醇

E、有细胞壁,且含肽聚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膜内含有胆固醇。

3.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A、伤寒杆菌

B、志贺菌

C、变形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幽门螺杆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所以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志贺菌。幽门螺杆菌主要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关;变形杆菌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食物中毒等;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导致食物中毒,尤其是海产品相关的食物中毒;伤寒杆菌引起伤寒。

4.新生儿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是()。

A、IgG

B、IgM

C、SIgA

D、IgA

E、Ig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IgM是在感染早期即可升高,是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而IgG可通过胎盘,出生时水平较高,不能单纯依据其升高诊断宫内感染;SIgA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中;IgA在新生儿期含量较低;IgE在新生儿期一般水平也较低,均不是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典型指标。

5.经典的检测肠热症的血清学方法是()。

A、试管凝集试验

B、玻片凝集试验

C、胶乳凝集试验

D、SPA协同凝集试验

E、免疫荧光菌球试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经典的检测肠热症的血清学方法是试管凝集试验,即肥达试验。玻片凝集试验主要用于细菌的快速鉴定等;胶乳凝集试验常用于某些病原体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等;SPA协同凝集试验是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与IgG的Fc段结合特性进行的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菌球试验用于检测标本中的细菌等。所以检测肠热症的经典血清学方法是试管凝集试验。

6.庚型肝炎病毒()。

A、庚型肝炎

B、埃博拉出血热

C、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D、巴西出血热

E、慢性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A

7.球菌()。

A、CoCCus

B、BACilus

C、spirAlABACtErium

D、CEllwAl

E、pEptiDoglyCAn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球菌英文是Coccus,选项A正确;B选项BACilus是杆菌;C选项spirAlABACtErium是螺旋菌;D选项CEllwAl表述错误;E选项pEptiDoglyCAn是肽聚糖。

8.乙型肝炎()。

A、潜伏期很短(平均5天)

B、粪便排毒

C、病原体极易分离培养

D、持续感染多见

E、血清学检查尚未建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容易形成持续感染,在体内长期存在。潜伏期一般较长,平均约3个月左右,A选项错误;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不是通过粪便排毒,B选项错误;乙肝病毒的分离培养比较困难,C选项错误;目前血清学检查对于乙肝的诊断、病情监测等已非常成熟,E选项错误。

9.沙门菌:分离培养此病原体选用哪种培养基()。

A、沙氏培养基

B、SS/EMB琼脂

C、罗氏培养基

D、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E、血液琼脂平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SS/EMB琼脂是分离培养沙门菌常用的培养基。沙门菌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在EMB琼脂平板上,因不发酵乳糖,菌落无色透明。沙氏培养基常用于真菌培养;罗氏培养基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巧克力血琼脂平板主要用于奈瑟菌属等细菌培养;血液琼脂平板用于多种细菌的分离培养,但不是沙门菌的首选分离培养基。

10.采用USR和RPR试验诊断的疾病是()。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梅毒

C、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D、立克次体病

E、炭疽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都是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梅毒的筛查和诊断。

11.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体()。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炭疽杆菌

D、破伤风梭菌

E、脆弱类杆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气性坏疽通常是由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可分解组织,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气性坏疽。肉毒梭菌主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