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浙江省选考模式下指向科学思维的生物学二考复习教学实践.docx
文件大小:40.9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浙江省选考模式下指向科学思维的生物学二考复习教学实践

摘要:浙江省生物学选考采用“一分一赋”政策后,试题的信息量和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考查要求,其中对科学思维的考查尤其重视。本文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二考复习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选考得分率,最终促进其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科学思维;二考复习;生物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8-0078-03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浙江省生物学选考采用“一分一赋”政策后,考卷的信息量和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考查要求,特别是对科学思维的考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角度分析二考复习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选考得分率,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1现状分析

笔者执教的学校参与2023年首考的生物学选考生共156人,平均分为74.33分,其中90分及以上的考生6人,大部分考生选择参加二考,以期提高高考成绩。在以往的二考复习过程中,部分教师以知识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大量的讲解,与一轮的系统性复习模式基本相同。这种扁平化的复习模式缺乏创新,往往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严重挫伤考生的学习积极性。[1]事实上,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教材以及高考政策的要求,二考复习应从传统的知识体系逻辑进阶到问题解决逻辑,需要培养学生将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转化为学科模型的能力。

2指向科学思维的二考复习实践

2.1二考复习的备课依据

首考成绩公布后,教师应收集每位同学的选考成绩,并整理形成个性化报告单,由此归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确定生物学学科的知识漏洞和能力漏洞,再结合历年高考真题中的高频考点以确定二考复习的微专题主题,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对微专题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2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应基于学生学情,以微专题为载体,要求备课内容丰富且翔实,备课形式多样化。教师应通过深入解析高考真题的“新情境”进行意见的反馈和分享,并集中讨论试题的结构和解题路径。同时,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解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最终促进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备课研讨过程强调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3精选复习素材,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3.1多角度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归纳和概括是指从多个生物学事实和证据中找出共同点,并用简洁的语言对普适性的生物学概念进行描述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省生物学选考中,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进行设问的考题逐年增加。对于此类型的考题,需要学生自主剖析情境内容,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并结合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和答案。[2]下文结合例题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例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四组烧杯中,在25℃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支架对学生进行以下提问: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什么?根据实验设计原则,本实验包含哪些对照实验,分别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根据提问提取整理表格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本实验的可变因素为光照和葡萄糖。A、B组液体成分均无葡萄糖,对比有无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B、D组均无光照条件,对比葡萄糖含量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C、D组液体成分均富含葡萄糖,对比有无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提炼了题干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推论得出有效答案,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升其科学思维能力。

2.3.2建模训练,促进学生模型与建模能力

模型是对生物学研究对象的一种简化和概括性描述,通常采用具体实物、图片、数值曲线或文字等形式进行直观表达。例如,复习基因工程教学中构建重组DNA分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通过裁剪白纸,模拟带有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拼接,并添加复制起点、终止子、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元素(见图1),促使学生对受体细胞的筛选、目的基因表达、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过程等后续知识点形成更直观、更具体的理解。

例2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