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试题库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重作业能引起视觉和皮肤感觉时值的()
A、延长
B、缩短
C、不确定
D、不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重作业时,身体处于较为疲劳的状态,此时视觉和皮肤感觉时值会延长。当进行重作业时,身体各方面机能会受到影响,神经传导等功能可能出现变化,导致感觉时值延长。
2.脑力劳动使体温()
A、不确定
B、有所降低
C、无明显变化
D、有所增加
正确答案:C
3.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运行不带电、当绝缘损坏时可能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的措施称为()。
A、漏电保护器
B、保护接零
C、保护接地
D、屏护装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及其他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当设备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人员触电事故。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系统的零线连接;漏电保护器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用于检测漏电电流并切断电路;屏护装置是用于防止人员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的防护设施。题目描述的是保护接地的定义。
4.下列不属于职业病特点的是()
A、病因有特异性
B、多数职业病都可以有效治疗
C、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
D、病因大多可以检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职业病具有病因有特异性、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等特点。而多数职业病目前难以有效治疗,不是都可以有效治疗的。
5.一个人每天摄入约()的能量
A、20000KJ
B、10000KJ
C、30000KJ
D、5000KJ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人体每天摄入的能量会因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活动量等)有所不同,但通常不会超过20000KJ,一般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而题目中只有A选项符合能量摄入量相对较大的表述情况,所以答案选A。
6.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须()向当地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报告一次家庭收入情况。
A、半年
B、每季度
C、每月
D、每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须每季度向当地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报告一次家庭收入情况。这是为了便于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低保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化,以便准确评估是否继续给予低保待遇或调整待遇水平等。
7.从()来分析,劳动精神应体现为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A、态度层面
B、行为层面
C、技术层面
D、观念层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精神从观念层面分析,应体现为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观念层面影响着劳动者对劳动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形成相应的劳动意识和习惯,而态度层面侧重于外在表现出的对劳动的看法等;行为层面强调实际行动;技术层面主要侧重于劳动技能等方面,均不符合体现为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这一描述。所以应选D。
8.一般说来,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须经过()程序。
A、法律调查
B、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C、邻居证明
D、社区调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是关键程序。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申请家庭的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以此来确定该家庭是否符合低保标准,进而决定是否给予相应待遇。社区调查是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一部分,侧重于了解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等,但不是关键程序统称;法律调查与享受低保待遇并无直接关联;邻居证明也不能直接决定是否能享受低保,关键还是家庭经济情况。
9.大学生能力技能的培育应以()为关键。
A、职业发展
B、职业生涯设计
C、职业能力培养
D、成功心理激励
正确答案:D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起建立。
A、录用通知到达劳动者之日
B、用工之日
C、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之日
D、口头劳动合同成立之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强调了实际用工行为才是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而不是以劳动合同签订等其他时间为准。
11.()年国务院做出《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来,一直通过下发政策文件,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
A、1978
B、1993
C、1985
D、199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991年国务院做出《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此为开端,后续一直通过下发政策文件来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2.大学生遭遇触电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缺乏安全用电常识
B、偶然的意外事故
C、用电线路维修不缮
D、电器设备存在缺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学生遭遇触电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很多大学生可能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不注意规范操作,如湿手插拔电器插头、私拉乱接电线等,从而增加了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