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教学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护理评估要点
01
脑卒中基础知识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04
康复护理干预
05
并发症预防管理
06
健康教育与延续护理
01
PART
脑卒中基础知识
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01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或血管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02
发病机制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管阻塞(血栓形成或栓塞)和血管破裂(脑出血),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
危险因素
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等。
高危人群
01
02
临床分型与症状识别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临床分型
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非常关键,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言语不清、视力模糊或失明、头晕、严重头痛、意识障碍等。
症状识别
02
PART
护理评估要点
神经功能评估方法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意识状态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神经评估
通过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等方面。
评估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包括嗅觉、视觉、眼球运动、面肌运动、听力、咽反射等。
肢体活动能力分级
肌力分级
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评估患者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张力分级
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估患者肌张力增高的程度。
关节活动范围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的范围,确定有无关节僵硬或挛缩。
平衡功能
评估患者的坐、立、行走等平衡功能,确定有无平衡障碍。
吞咽功能筛查标准
6px
6px
6px
让患者饮用一定量的水,观察有无呛咳或吞咽困难。
饮水试验
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观察咽反射情况,以判断吞咽功能。
咽反射检查
观察患者进食过程,注意有无食物残留、口腔咀嚼能力、舌运动等。
进食观察
01
03
02
通过X线透视观察患者吞咽造影剂的情况,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和部位。
吞咽造影检查
04
03
PART
急性期护理措施
呼吸道管理策略
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防止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氧饱和度,合理调节氧流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给予氧疗
加强口腔卫生,定期更换体位,防止误吸和交叉感染。
呼吸道感染预防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01
神经功能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等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颅内压监测
如有颅内压升高,需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药物脱水、脑室引流等。
03
静脉溶栓护理配合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做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溶栓前准备
溶栓过程监护
溶栓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如出血、过敏反应等。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再闭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04
PART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6px
6px
6px
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良肢位的摆放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坐、站、走等,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主动运动
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被动运动
01
03
02
进行平衡与协调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稳定性。
平衡与协调训练
04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教会患者和家属交流技巧,如手势、表情等。
交流技巧培训
01
02
03
04
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估,了解语言障碍类型和程度。
语言功能评估
使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表达和理解。
辅助工具使用
语言障碍康复指导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疏导技巧
学习心理疏导技巧,如倾听、理解、鼓励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心理支持与疏导技巧
05
PART
并发症预防管理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伸展肢体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01
物理治疗
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物理手段,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02
药物预防
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03
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