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doc
文件大小:24.7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力量减弱,这是因为神经损伤后,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至肌肉,使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比如,正中神经损伤可导致拇指对掌无力,表现为不能将拇指与小指对掌;桡神经损伤会引起腕下垂,即手腕无法正常背伸。
-肌肉萎缩:神经损伤时间较长后,由于失去神经的营养支持,其所支配的肌肉会逐渐出现萎缩。一般在伤后3周左右开始出现,肌肉体积变小,力量进一步下降。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或丧失:损伤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感觉减退,对触摸、疼痛、温度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感觉完全丧失。例如,坐骨神经损伤后,其支配的小腿后侧、外侧及足部皮肤会出现感觉减退或缺失。
-感觉异常:患者可出现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异常感觉。在神经损伤的恢复过程中,这些感觉异常可能更为明显。
-感觉过敏:部分患者在损伤区域对轻微刺激会产生强烈的感觉,即感觉过敏现象。
反射障碍
神经损伤后,其所参与的反射弧遭到破坏,会出现相应的反射减弱或消失。比如,膝反射的完成依赖坐骨神经的完整性,当坐骨神经损伤时,膝反射会减弱或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改变: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指甲增厚、变形、易脆裂。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对皮肤的营养作用受到影响。
-出汗异常:损伤神经支配区域可出现出汗增多或无汗。例如,当交感神经纤维随周围神经一同受损时,局部出汗功能就会失调。
-血管舒缩障碍:可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等表现,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紊乱,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