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受损有哪些症状
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较为复杂,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类:
脑部受损症状
-意识障碍
-嗜睡: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昏睡:处于熟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唤醒,需大声呼唤或较强烈的疼痛刺激才能使其觉醒,醒后意识模糊,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昏迷: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严重时对久远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任务上,容易被外界因素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工作效率。
-思维迟缓:思考问题的速度减慢,反应迟钝,逻辑推理能力下降,言语表达可能变得缓慢、费力。
-语言功能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但自己说话费力、不流畅,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或句子,且语法结构混乱。
-感觉性失语:能听见声音,但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答非所问,自己说话虽然流利,但内容往往混乱、没有逻辑。
-命名性失语:患者知道物品的用途,但叫不出物品的名称,当提示物品名称的头几个字时,可将该物品名称完整说出。
-肢体运动障碍
-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脑部病变,同时可伴有该侧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表现。
-单瘫:单个肢体出现运动障碍,可由脑部局限性病变引起,如脑肿瘤、脑梗死等影响了支配该肢体运动的神经区域。
-共济失调:患者肢体运动不协调,动作笨拙,行走时步态不稳,呈蹒跚步态,可伴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等。
-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减退:患者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的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触觉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感觉丧失。
-感觉异常:患者常感到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些感觉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发出现。
-视觉障碍
-视野缺损:表现为眼睛能看到的范围缩小,根据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如偏盲(一侧视野缺失)、象限盲(某一象限的视野缺失)等。
-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可能与病变影响了视觉传导通路或视觉中枢有关。
-精神症状
-情绪改变:可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和情感反应。
-行为异常:表现为行为紊乱、多动、冲动、刻板动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脊髓受损症状
-运动障碍
-截瘫:脊髓胸腰段受损时,可导致双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严重程度因脊髓损伤的程度而异,可从下肢无力到完全瘫痪。
-四肢瘫:颈段脊髓损伤可引起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上肢和下肢均无法正常活动,生活往往不能自理。
-肌张力改变:在脊髓损伤的早期,受损平面以下肢体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可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对疼痛、温度、触觉等感觉的感知能力下降或完全丧失,同时可伴有深感觉障碍,如位置觉、振动觉减退,影响患者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
-感觉异常:在感觉减退的区域,患者可能出现麻木、刺痛、瘙痒、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给患者带来不适。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排尿排便障碍: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以及便秘或大便失禁。脊髓损伤影响了排尿排便中枢与膀胱、直肠之间的神经联系,导致膀胱和直肠的功能失调。
-皮肤营养障碍:受损平面以下皮肤可出现干燥、脱屑、皲裂、水肿等营养性改变,由于神经功能受损,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