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面瘫与中枢神经面瘫
周围神经面瘫与中枢神经面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病因
-周围神经面瘫: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病毒感染,如贝尔面瘫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外伤(如面部外伤、手术损伤等)、中毒(如酒精中毒)、肿瘤等。
-中枢神经面瘫:主要由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部肿瘤、脑外伤、脑部炎症(如脑炎)等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临床表现
-相同点:都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如不能正常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
-不同点
-周围神经面瘫:患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均瘫痪,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时患侧漏气等。此外,还可能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等症状。
-中枢神经面瘫: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但额纹一般无明显改变,患者仍能皱眉、闭眼。通常不伴有味觉、听觉及唾液分泌等障碍。
治疗原则
-周围神经面瘫
-药物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如泼尼松;抗病毒药物(若为病毒感染所致),如阿昔洛韦;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
-物理治疗:急性期后可进行热敷、按摩、理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
-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的康复训练,如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等。
-中枢神经面瘫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中枢神经面瘫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抗凝、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量及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脑部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
-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包括面部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同时可配合针灸、理疗等方法,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此外,还需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进行综合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