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神经刺痛是咋回事
脚跟神经刺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
局部因素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点发生无菌性炎症,与长期的站立、行走、跑步等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有关。
-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可能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又会加剧。
-跟腱炎:
-跟腱在跟骨的止点处发生炎症,多因运动过度、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引起。
-表现为足跟部上方疼痛、压痛,活动跟腱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在踮脚尖或蹬地动作时。
-跟骨骨刺:
-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
-早期可能仅在行走或站立时感到足跟部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
-足跟骨折后遗症:
-既往有足跟骨折病史,骨折愈合不良、畸形愈合或损伤周围神经等,都可能在恢复过程中或恢复后出现神经刺痛症状。
-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个体差异和骨折恢复情况而异。
-跗管综合征:
-胫神经在通过内踝后方的跗管时受到卡压,常见原因包括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局部创伤后的瘢痕形成等。
-患者会感到足跟内侧刺痛、麻木,夜间或行走后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足部肌肉无力。
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神经损伤。
-患者除了足跟神经刺痛外,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且多为双侧性,可伴有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
-痛风:
-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足跟关节及周围组织,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疼痛通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剧烈,局部还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骨质疏松:
-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骼的承载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足跟部疼痛。
-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疼痛在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轻微外力作用下的骨折。
其他因素
-鞋子不合适:
-长时间穿高跟鞋、过紧或过硬的鞋子,会对足跟部造成过度挤压和摩擦,导致局部神经受压、损伤。
-更换合适的鞋子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出现足跟神经刺痛的症状。
-疼痛程度和发作时间可能与情绪状态相关,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