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doc
文件大小:26.6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2.1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

神经系统检查是为了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范围广泛,涵盖多个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精神状态(认知、情感、行为等)、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还需查看有无畸形、外伤、脊柱裂、皮肤异常等。

-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通过让患者辨别不同气味(如咖啡、酒精等)来测试嗅觉。

2.视神经:检查视力、视野,通过眼底镜查看眼底情况,包括视乳头、视网膜血管等。

3.动眼、滑车、展神经:观察眼球外观、位置,检查眼球各方向运动,以及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4.三叉神经:检查面部感觉(轻触、针刺等),测试咀嚼肌力量,查看角膜反射。

5.面神经:观察面部表情肌运动,如闭眼、皱眉、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检查味觉(甜、咸、酸、苦)。

6.位听神经:通过听力测试(如耳语、音叉试验)评估听力,用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检查前庭功能。

7.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检查悬雍垂、软腭运动,测试咽反射,了解舌后1/3味觉。

8.副神经:检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力量,让患者做转头、耸肩动作。

9.舌下神经:观察伸舌时有无偏斜、舌肌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检查

1.肌力:检查各肢体肌肉力量,通常采用0-5级六级分级法,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肌力。

2.肌张力:通过触摸肌肉硬度及被动活动肢体感受阻力,判断肌张力是增高、降低还是正常。

3.不自主运动:观察患者有无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

4.共济运动:常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协调运动能力。

5.姿势与步态:观察患者站立、行走姿势,以及步幅、节律、速度等,常见异常步态有蹒跚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等。

-感觉系统检查

1.浅感觉:包括触觉(用棉花轻触皮肤)、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温度觉(冷、热物体分别接触皮肤)。

2.深感觉:检查位置觉(轻轻移动患者的手指、脚趾,让其说出肢体位置)和振动觉(用振动的音叉置于骨隆起处)。

3.复合感觉:如两点辨别觉、实体觉等,需借助特殊工具检查,用于判断大脑皮质功能。

-反射检查

1.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用钝头竹签轻划腹壁皮肤)、提睾反射(轻划大腿内侧皮肤)、跖反射(轻划足底外侧缘)等。

2.深反射:常见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通过叩击相应肌腱引发肌肉收缩。

3.病理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等,正常人不存在病理反射,在神经系统病变时可出现。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颅内出血、骨折、肿瘤、脑梗死等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快速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形态。

-头颅MRI(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更敏感、准确地发现脑实质、脊髓病变,如早期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脑肿瘤的定性诊断等。特殊序列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造影: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有无狭窄、闭塞及畸形等;CTA和MRA为无创或微创检查,可初步了解脑血管情况。

-脊髓MRI:用于诊断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肿瘤、脊柱病变累及脊髓等疾病,能清楚显示脊髓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病变情况。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EEG):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及病情监测,也可辅助诊断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疾病。

-脑磁图(MEG):检测大脑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磁场变化,对癫痫灶的定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等有重要价值,定位癫痫病灶较EEG更准确。

-肌电图(EMG):将电极针插入肌肉,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如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肌肉疾病等,可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及病变部位。

-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刺激神经干,在神经干的不同部位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计算神经传导速度,可评估神经的传导功能,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其他检查

-腰椎穿刺术:通过腰椎间隙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常规、生化、免疫、病原学等检查,对诊断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脱髓鞘疾病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