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管狭窄压迫神经
脊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的脊柱疾病,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定义与病因
-定义:脊椎管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改变,导致管腔变窄,压迫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病因:
-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脊椎管发育不全,在出生时脊椎管就相对狭窄,随着年龄增长,轻微的退变或损伤就可能导致神经受压症状出现。
-后天性因素:最为常见,包括脊椎退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外伤(脊柱骨折后畸形愈合,导致椎管空间变小)、医源性因素(如脊柱手术后瘢痕组织形成)、椎体滑脱(椎体间相对位置改变,使椎管形态改变并狭窄)等。
症状
-疼痛:是常见症状,可表现为腰背部、臀部、下肢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酸痛、刺痛、胀痛等,且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间歇性跛行:这是脊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但继续行走不远症状又会再次出现。
-感觉异常:受压神经所支配区域可出现感觉减退、麻木、蚁走感等,严重时可影响肢体的精细感觉,如对冷热、触摸的感知能力下降。
-肌肉力量减弱:长期神经受压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萎缩,肌肉力量减弱,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如抬腿、弯腰、踮脚尖等动作受限。
-大小便功能障碍:当病情严重,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便排尿困难等症状。
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神经系统检查(如感觉、肌力、反射等)来初步判断神经受压情况和病变部位。
-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观察脊柱的骨质结构,发现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退变表现,但对椎管内神经受压情况显示欠佳。
-CT:能清晰显示脊椎的骨性结构,对于判断骨质增生的部位、程度以及椎管狭窄的具体情况有较大帮助。
-MRI:是诊断脊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的最佳检查方法,它不仅能清晰显示脊髓、神经根的形态、位置以及受压程度,还能发现椎管内的软组织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等。
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
-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剧烈运动,尽量多休息,可佩戴腰围减轻腰部负担。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针灸等。热敷和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等)可缓解肌肉痉挛。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如肌肉力量进行性减弱、大小便失禁等)的患者,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椎管减压术、脊柱融合术等,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脊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