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在功能上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介绍:
起源与分布
-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T1-L3)的侧角神经元。其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血管、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
-副交感神经:一部分起源于脑干的某些核团(如动眼神经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另一部分起源于脊髓骶段(S2-S4)的侧角。分布也很广泛,但相对更为局限在一些特定器官,例如眼睛的瞳孔括约肌、唾液腺、心脏、胃肠道的平滑肌和腺体等。
结构特点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灰质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在椎旁神经节或椎前神经节内与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节后纤维再支配效应器。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或脊髓骶段,节前纤维往往直接到达效应器附近或其壁内的神经节,与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然后由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
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主要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可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外界刺激。例如,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增加肺通气量;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使瞳孔扩大,有利于视物等。
-副交感神经:主要在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时发挥作用,促进机体的消化、吸收和能量储备,保护机体并促进机体恢复和修整。比如,使心跳减慢、减弱;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使瞳孔缩小等。
对同一器官的双重支配
大多数器官都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相互拮抗,但又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例如在心脏,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在胃肠道,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副交感神经则促进这些活动。
递质与受体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与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烟碱型受体结合。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和β受体。不同的受体激活后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节前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上的烟碱型受体;节后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则作用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毒蕈碱型受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