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外科病情观察要点.doc
文件大小:26.2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67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外科病情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病情观察十分关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察要点:

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是反映病情轻重及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

-清醒:患者对自身及周围环境有清晰的认知,能准确回答问题、按指令动作。

-嗜睡: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刺激停止后又很快入睡。

-昏睡:需较重的疼痛刺激或较响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醒后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迅速进入昏睡状态。

-昏迷: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中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可有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瞳孔变化

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射。

-大小: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圆。瞳孔缩小(直径<2mm)可见于脑桥损伤、有机磷中毒等;瞳孔散大(直径>5mm)常提示病情严重,如小脑幕切迹疝等。

-形状:正常瞳孔呈圆形,边缘整齐。若瞳孔形状不规则,可能提示有颅内病变。

-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用手电筒直接照射一侧瞳孔,该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称为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光照一侧瞳孔,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见于昏迷患者或病情较重时。

生命体征

-体温:中枢性高热常见于丘脑下部、脑干损伤等,多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感染性发热则可能是由于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

-血压:血压升高常见于颅内压增高,库欣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有力。血压过低可能提示血容量不足、心血管功能衰竭等。

-脉搏:颅内压增高时脉搏可减慢,当病情严重导致循环功能衰竭时,脉搏可细速、不规则。

-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不同类型的呼吸异常可反映不同的脑部病变部位,如潮式呼吸多见于大脑半球广泛损害;呼吸深而慢,呈叹息样,提示脑干受压。

神经系统体征

-肢体活动:观察患者四肢的自主活动情况,包括能否主动活动、活动的力量及范围等。若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或不能活动,提示对侧大脑半球或锥体束受损。另外,还要注意有无不自主运动,如抽搐、震颤等。

-感觉功能:通过触摸、针刺等方式检查患者肢体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了解感觉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有无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

-病理反射:检查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等病理反射。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不会出现,若出现则提示神经系统存在病变,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一,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清晨或用力时加重。

-呕吐: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稍缓解。

-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中央凹陷消失,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出血。眼底检查可发现视乳头水肿情况,但早期可能不明显。

伤口及引流情况

-伤口: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被血液或脑脊液浸湿,应及时更换,并记录渗出的量、颜色和性质。同时,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迹象。

-引流管:神经外科术后常留置各种引流管,如脑室引流管、创腔引流管等。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脑室引流时,还要注意引流管的高度及引流速度,防止引流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后果。

其他

还要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防止长期卧床导致压疮;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烦躁不安、抑郁等情绪变化;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了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