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与神经性皮炎
银屑病和神经性皮炎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病因
-银屑病:
-遗传因素:遗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约3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相关研究发现多个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体内的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错误地攻击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
-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精神压力、外伤、某些药物(如锂盐、β-受体阻滞剂)、吸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神经性皮炎: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长期的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是神经性皮炎的主要诱发因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长期的工作压力等都可能促使疾病发生。
-局部刺激:局部皮肤受到摩擦、搔抓、衣领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等,可诱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
-其他因素: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与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有关。
症状
-银屑病:
-典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斑块,上面覆盖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好发部位:头皮、四肢伸侧(如肘部、膝部)较为常见,也可累及躯干、会阴等部位。头皮受累时,鳞屑较厚,头发可呈束状,但一般不引起脱发。
-不同类型症状: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脓疱型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的小脓疱;关节病型除皮肤症状外,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关节炎症状;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有大量脱屑。
-神经性皮炎:
-典型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边界清楚的苔藓样变斑块,皮肤增厚,纹理加深,表面粗糙,覆有少量鳞屑,颜色可为淡红色、褐色或正常肤色。
-好发部位: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眼睑、腕部、踝部等易受摩擦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
-自觉症状:阵发性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搔抓后可出现血痂、抓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治疗
-银屑病:
-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维A酸类(如他扎罗汀凝胶)等。
-系统药物: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
-物理治疗:包括紫外线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浴疗等。
-神经性皮炎:
-外用药物:以止痒、消炎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
-口服药物: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缓解症状;对于精神因素明显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抑郁药物。
-物理治疗:如局部封闭治疗、液氮冷冻、激光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