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LHL)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疾病,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1.定义及特点
-是指突然发生的、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患者的听力出现明显下降,而且这种听力下降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域,一般是2000Hz以下频率的听力下降。
2.病因
-膜迷路积水:目前多认为内淋巴囊功能障碍引起内淋巴吸收不良,导致膜迷路积水,压迫蜗管,影响低频区毛细胞功能,引发听力下降。
-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内耳组织,导致内耳的感音神经结构受损,影响声音的感知和传导。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可能直接侵犯内耳,或者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间接损伤内耳,影响内耳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导致低频听力下降。
3.临床表现
-听力下降: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患者可突然发现对低声调的声音听不清楚,如男性说话声、日常环境中的低频噪音等。纯音听力测试显示250Hz、500Hz、1000Hz等低频区域的听力阈值明显升高。
-耳鸣:很多患者会伴有耳鸣症状,耳鸣声常为低频的嗡嗡声、轰鸣声等,部分患者耳鸣可在听力下降之前出现,也可与听力下降同时或之后出现。
-眩晕: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眩晕程度轻重不一,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表现。
4.诊断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可明确听力下降的程度和频率分布特点,典型表现为低频骨气导阈值均升高。还可进行声导抗测试,了解中耳功能,排除中耳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
-耳科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可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情况,排除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等外耳和中耳疾病。
-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或颞骨CT等检查有助于排除内耳及颅脑的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内耳畸形等。
5.治疗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可减轻内耳的炎症反应和水肿,促进听力恢复,一般通过口服或鼓室内注射给药;改善微循环药物,可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如银杏叶提取物等;部分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
-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内耳的缺氧状态,促进内耳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6.预后
多数患者如果能及时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听力有望得到较好的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听力恢复不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