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感音神经性聋的症状.doc
文件大小:25.69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27千字
文档摘要

感音神经性聋的症状

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以及皮层功能缺如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听力下降

-程度各异:听力损失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都有可能。轻度患者可能仅在嘈杂环境或远距离交流时出现听不清的情况;重度或极重度患者则可能完全听不到声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交流。比如在安静环境下,轻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与他人正常交谈可能基本不受影响,但在餐厅、集市等嘈杂场所,就会出现听不清对方话语的现象;而极重度患者即便对方大声呼喊,也难以做出反应。

-渐进性发展:很多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力下降是逐渐发生的,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听力损失不断加重。患者起初可能并未特别留意,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现听别人说话越来越费劲,看电视、听广播时需要不断调高音量等。例如一些患有老年性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聋的一种)的老人,常常是在几年内慢慢出现听力下降,一开始只是觉得小声听不见,后来正常音量交流也出现困难。

耳鸣

-耳鸣性质多样:耳鸣是感音神经性聋常见的伴随症状,患者耳内会出现各种异常声音,如嗡嗡声、鸣声、嘶嘶声、吹风声等。这些声音可以是持续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例如有的患者会一直听到持续不断的低沉嗡嗡声,而有的患者则是偶尔出现尖锐的鸣声。

-影响因素复杂:耳鸣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且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压力、疲劳、睡眠不足、头部位置变化等。当患者压力过大或过度疲劳时,耳鸣症状可能会加重;而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有时能使耳鸣症状有所缓解。

重振现象

重振现象指的是患者对小声听不见,但对较大声音又觉得难以忍受。简单来说,就是声音从小变大的过程中,患者听到的声音强度变化比正常人更明显、更快速。比如,正常人从轻声说话过渡到大声说话,感觉声音是逐渐变大且较为平稳的;而感音神经性聋伴有重振现象的患者,可能轻声时几乎听不到,稍微加大音量就会觉得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刺耳、难以接受。

言语识别能力下降

-理解困难:患者即便能听到声音,对言语内容的理解也可能存在问题。在多人对话或有背景噪音的环境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例如在会议场合,周围有各种环境声音干扰时,患者虽然能听到大家说话的声音,但很难分辨清楚每个人具体在说什么内容,抓不住关键信息。

-与听力减退程度不匹配:有些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他们实际的言语识别能力并不相符。可能听力损失只是中度,但言语识别得分却很低,这意味着他们在接收和理解语言信息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即使通过佩戴助听器等方式提高了听力,对言语的理解能力恢复可能仍不理想。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这是因为内耳不仅与听力有关,还参与维持人体的平衡功能。当内耳病变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时,也可能影响到平衡功能,使患者出现眩晕感,行走或站立时感到不稳。此外,长期受感音神经性聋困扰,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