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病人护理常规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术前护理03术后护理04康复训练05并发症预防06出院指导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胫骨骨折定义与分类01定义胫骨骨折是指胫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中1/3段。02分类根据骨折线形状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根据骨折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疼痛骨折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后加重,伴有明显压痛。01肿胀骨折后局部出现肿胀,严重时可出现张力性水疱。02畸形骨折部位可出现成角畸形、短缩畸形等。03功能障碍骨折后患者可出现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或负重。04典型临床表现
诊断与评估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询问患者受伤经过、疼痛部位、肿胀情况等,以判断骨折的可能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骨折部位有无畸形、压痛、肿胀等体征。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诊断,CT和MRI检查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胫骨骨折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需及时评估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感觉和运动功能。
02术前护理PART
患肢制动方案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制动,避免骨折端移位加重疼痛。患肢严格制动将患肢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抬高患肢根据骨折情况,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保持骨折端的稳定。石膏或支具固定
术前健康宣教术前禁食禁水向患者讲解术前禁食禁水的重要性,避免麻醉时呕吐物引起窒息。01术前排便指导患者术前排便,避免术后因长时间卧床而排便困难。02术前心理准备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03
疼痛管理预案非药物镇痛可采用局部冷敷、按摩、针灸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03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如口服或肌注止痛药。02药物镇痛疼痛评估及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01
03术后护理PART
体位管理要求将患肢抬高至心脏平面以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定期翻身在休息和睡眠时,保持患肢的中立位,避免过度内收、外展或旋转。为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需定期协助病人翻身,并保持患肢的正确体位。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观察伤口情况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按时进行拆线操作,拆线后仍需注意伤口清洁。伤口拆线伤口护理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每日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情况。01观察心率和血压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警惕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02评估疼痛程度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痛苦。03
04康复训练PART
早期被动活动原则髋关节旋转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关节粘连。03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逐渐增加活动度。02膝关节屈伸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天进行数次,以防止关节僵硬。01
渐进式负重训练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避免患肢负重。初期不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负重完全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患肢负重,先负重体重的1/4-1/3。骨折完全愈合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
关节活动度恢复家属或康复师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被动活动患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如踝关节背伸、跖屈等。主动活动在关节活动度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抗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抗阻训练
05并发症预防PART
深静脉血栓防控早期活动指导病人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下肢肌肉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01弹力袜使用根据病人情况,穿弹力袜以预防深静脉血栓。02药物预防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深静脉血栓。03
伤口感染预防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情况,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03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02伤口清洁无菌操作在进行伤口护理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01
骨愈合异常监测密切观察患肢疼痛、肿胀、活动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临床观察定期复查饮食指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复查计划,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调整治疗计划。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06出院指导PART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等,预防褥疮等并发症。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根据病人需要准备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确保病人移动时安全。准备辅助器具家庭护理环境准备
复诊时间与指征01复诊时间根据医生建议,按时进行复查,通常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02复诊指征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长期功能锻炼建议锻炼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