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位置.doc
文件大小:24.6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位置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位置和途径有多种,常见的如下:
翼腭窝径路(圆孔注射法)
-体表定位:常以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中点作为刺入点,此点大致相当于翼外肌的附着处。
-进针方向及深度:选用长5cm的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进针,向上、后、内方推进,经翼突外侧板根部,直达翼腭窝,深度约4~5cm。当穿刺针进入翼腭窝时,有时患者有上颌部的异感。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入麻药2~3ml。
眶下孔注射法
-体表定位: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其体表投影为自鼻尖至眼外眦连线的中点。
-进针方向及深度:注射时,患者头稍后仰,眼向上看。术者用左手食指摸清眶下孔,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成45°角,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直接刺入眶下孔,有时有骨质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
腭大孔注射法(间接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体表定位:腭大孔表面标志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上,覆盖其上的黏膜可见小凹陷。如第三磨牙尚未萌出,则在第二磨牙腭侧。
-进针方向及深度: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60°角。注射针在腭大孔稍前方刺入腭黏膜,然后将注射器移至对侧口角,使注射针与牙长轴成45°角,向上、后、外进针,深度约0.5cm,回抽无血后注入麻药2~3ml。通过麻醉腭前神经进而使上颌神经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