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放射科头颅肿瘤诊疗规范与影像解析.pptx
文件大小:3.6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3.21千字
文档摘要

放射科头颅肿瘤诊疗规范与影像解析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头颅肿瘤基础概述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03

常见肿瘤影像特征

04

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05

放射治疗策略

06

病例分析与实践

01

头颅肿瘤基础概述

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定义

头颅肿瘤是指颅内各种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02

分类标准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垂体瘤等;根据良恶性程度可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肿瘤。

流行病学特征

头颅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占据较高比例,具体发病率因地区和统计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

发病率

多数头颅肿瘤好发于成年人,但某些特定类型如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

年龄分布

部分肿瘤如脑膜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而胶质瘤则无明显性别差异。

性别倾向

主要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癫痫发作

神经功能定位症状

内分泌症状

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由肿瘤占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

因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定位症状,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部分头颅肿瘤可引起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某些垂体瘤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巨人症、侏儒症、性早熟等异常表现。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扫描层厚与层间距

窗宽窗位调整

采用薄层、重叠扫描技术,层厚通常为1-2mm,层间距为1mm,以提高病灶检出率。

根据肿瘤密度不同,调整窗宽窗位,以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

CT扫描技术要点

增强扫描

常规采用静脉团注增强扫描,以明确肿瘤血供及与血管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

三维重建技术

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技术,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RI多序列应用

T1WI与T2WI

T1WI主要用于观察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T2WI则能更好地显示肿瘤水肿和囊变区域。

脂肪抑制序列

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可消除脂肪信号干扰,提高肿瘤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磁共振波谱(MRS)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如区分胶质瘤与脑膜瘤等。

DSA与功能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01

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肿瘤介入治疗和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

02

可反映肿瘤代谢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

03

可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对脑组织的侵犯程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04

可反映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血流差异,有助于定位肿瘤边界和制定手术计划。

03

常见肿瘤影像特征

神经胶质瘤诊断标准

病变部位

病变形态

影像特点

伴随症状

神经胶质瘤通常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可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但以大脑半球最多见。

CT平扫多呈低密度,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脑实质病变,增强扫描多呈不规则强化。

胶质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常有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

胶质瘤常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病变部位

影像特点

病变形态

伴随症状

脑膜瘤多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衍生物,好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小脑幕等部位。

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高密度,MRI表现为T1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的脑外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脑膜瘤形态多较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多有脑膜尾征。

脑膜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可出现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转移性肿瘤鉴别要点

病史特点

转移性肿瘤有原发肿瘤病史,且多为晚期表现。

01

影像特点

CT平扫可见多发低密度灶,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脑实质病变,增强扫描呈环形或结节样强化。

02

病变形态

转移性肿瘤形态多样,可为单发或多发,边界多不清,常有瘤周水肿。

03

伴随症状

转移性肿瘤常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可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定位症状。

04

04

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强化模式分析

强化程度较弱,强化模式较为均匀,一般无壁结节强化,强化范围较局限。

良性肿瘤

强化程度较强,强化模式不均匀,常有壁结节强化,强化范围广泛。

恶性肿瘤

周围水肿特征

周围水肿较轻,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较轻,脑沟、脑池无变形或移位。

良性肿瘤

周围水肿较重,占位效应明显,脑沟、脑池变形或移位,甚至出现中线结构移位。

恶性肿瘤

01

02

良性肿瘤

代谢率较低,PET/CT或SPECT上常表现为低代谢区。

恶性肿瘤

代谢率较高,PET/CT或SPECT上常表现为高代谢区,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分级。

代谢影像对比

05

放射治疗策略